新京报讯(记者张秀兰)6月5日,港股上市公司基石药业宣布,KIT/PDGFRA抑制剂泰吉华(阿伐替尼片)已被美国食药监局(FDA)批准用于治疗惰性系统性肥大细胞增多症(ISM)成人患者。该药也成为全球首个且唯一获批用于治疗该疾病的药物。
本文摘自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实验诊断学组, 中国肥大细胞增多症协作网络. 成人系统性肥大细胞增多症诊断与治疗中国指南 . 中华血液学杂志, 2022, 43 : 969-978. DOI: 10.3760/cma.j.issn.0253-2727.2022.12.001.如遇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6月5日,港股创新药企基石药业(02616.HK)宣布,其同类首创精准治疗药物KIT/PDGFRA抑制剂泰吉华(阿伐替尼片)已被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用于治疗惰性系统性肥大细胞增多症(ISM)成人患者,这是全球首个且目前唯一获批用于治疗该疾病的药物。
自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诊断和治疗中国专家共识颁布以来,对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基于分子学的诊断分型和治疗有了许多新的认知,为了规范我国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的临床诊治,由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白血病淋巴瘤学组牵头,参考国际最新诊治指南,在广泛征求国内专家意见基础上,最终达成了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的诊断程序、实验室检查、诊断标准和治疗原则等方面的共识,特制定了本指南。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给各位透露个秘密:奇点糕们聊到有关免疫治疗的各种探索和发现时,在后台最常收到的一种评论就是“管中窥豹”、“盲人摸象”,总有读者朋友觉得研究成果仍然只是某种宏大存在的很小一个局部。
荨麻疹是一种自身免疫相关的病症,它不仅影响了玛丽亚·柯尼科娃的健康,还把她的生活搞得天翻地覆。让人失能的病症,没有头绪的检测,收效甚微的治疗,将信将疑的医生:这就是自身免疫病患者单打独斗、孤立无援的处境。
资料图片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我国已有数百款创新药实现“出海”,仅2023年初至10月16日,就有33起交易发生。国际第三方评价数据显示,我国新药研发水平已经从第三梯队跻身第二梯队。在这背后,既有多年来药物审批层面政策改革的助力,也离不开本土企业研发实力的提升。
李贵星老师的《临床生化报告审核的重点和难点》中提到,临床生化报告审核时要注重历史结果对比,如果短期内结果发生明显的变化,要结合患者的其他指标、病史、治疗史进行分析,判断该结果是否符合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再决定是否发出报告。
荨麻疹是一种局限隆起于皮肤、黏膜表面的水肿性团块,主要表现为风团和血管性水肿,发病率受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治疗的根本在于去除病因。一位女性患者却在找不到诱因的情况下出现了无法控制的“荨麻疹”,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青霉素类抗生素是一类具有重要临床价值且应用广泛的抗菌药物临床对于应用该类药物的最大顾虑是其可能导致过敏性休克等严重过敏反应,因此《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规定使用青霉素前必须进行皮肤试验,阴性方可使用。
溃疡病或消化性溃疡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疾病,可发生于食管、胃或十二指肠,也可发生于胃-空肠吻合口附近或含有胃黏膜的Meckel憩室内,因为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最常见,故一般所谓的消化性溃疡是指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