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演员在表演中。中新网记者 于海洋 摄2月24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辽宁海城高跷走进沈阳故宫,为游客送上精彩的展演。海城是辽南高跷的发源地,早在清康熙十二年(1673年)就开始在当地表演,距今已有300余年历史。初为平地秧歌,清咸丰年间变为高跷,后经不断创新,逐步完善。
这个春节即使没安排诗和远方在家门口也得嗨起来要不想发个朋友圈都没素材我今儿给您看个好玩的准备好截图、录屏哈保管你是朋友圈里独一份这也太有咱东北过年的赶脚了喜庆、热闹还有地方特色和历史所以说海城高跷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获得中国民间文艺最高奖山花奖真是实至名归照片提供 辽阳灯塔电
正月十五元宵节又称上元节、灯节,辽宁民间各地都有庆元宵的习俗,家家户户点灯笼、逛庙会、看花灯、扭秧歌------主打一个热闹喜庆。沈阳故宫博物院在正月十五(2月24日)推出了系列庆祝活动,和广大游客一起共庆元宵佳节。
国庆节假期,我省各地旅游景区举办丰富多彩的活动,文体旅等多场景融合,为游客提供多样化的假日出游体验。鞍山市千山风景区在旅途沿线准备了舞蹈、乐器演奏、太极拳、快板评书等表演节目,营造喜庆欢乐的节日氛围。图为国家级非遗项目——海城高跷在千山风景区内演出。
海城高跷的文跷和武跷分别有哪些特色?98%含玉量的玉雕长城因何被冠以“世界之最”?摇滚乐与东北二人转的融合会碰撞出怎样的艺术火花?传统非遗技艺锦州锡雕与跻身全球第一梯队的桥梁钢技术有着怎样的奇妙关联?李氏民间掐褶纸的制作流程最难的步骤是什么?
央广网鞍山3月11日消息(记者宗韶峰)锣鼓喧天舞春意,彩龙飞舞祈丰年。3月10日,以“全面振兴新突破,奋力攻坚向未来”为主题的辽宁鞍山市第三十四届“钢城之春”秧歌赛会热闹开场。火红的秧歌不仅舞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瑰丽多彩,也舞出了大美鞍山龙年的朝气蓬勃。
中新社沈阳2月24日电(李晛 韩宏)手绢、彩扇、烟袋、马鞭等道具,夸张的脸谱,大红大绿的装束......2月24日,元宵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辽宁海城高跷走进沈阳故宫。海城是辽南高跷的发源地,早在清康熙十二年(1673年)当地就有高跷表演,距今已有300余年历史。
来自四川自贡的巨大“春”字花灯亮相森波拉广场。受访方 供图中新网广东新闻1月26日电 (记者 程景伟)随着春节来临,清远向珠三角及全国游客发出诚挚邀请:“请到清远过大年”,共赏、共庆、共享岭南独特的年味。
3月10日,“我们的节日”鞍山各族、各界职工民俗文化活动,在玉佛苑景区举行。牛庄馅饼、小码头干豆腐、玉雕、鸡毛画、清真食品、糖画等非遗产品和民族特色美食琳琅满目,古色古香的国风市集带给人奇妙的穿越体验,精彩的文化演出轮番上演,现场十分热闹,吸引了很多市民驻足观看赏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