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日是元宵节。那么,福州人有哪些特色习俗呢?为此,记者采访了民俗专家。据《二十四节气与福州习俗》记载,过去,正月十五晚上,家家户户将自己做的灯点亮挂在门前,来展示自己的艺术技巧。这时候,街道上五光十色,形成了“东风夜放花千树”的景观。
正月十五闹元宵,厦门有不少历史悠久的元宵文化习俗,珍贵的老照片和老物件折射出了这些习俗。 原同安县文化局局长、民俗专家颜立水曾于1981年拍摄了同安祥路庄氏家庙元宵“装瓯祭祖”的场景。他介绍,在同安吕厝、西塘、官浔等地,如今还保留着“装瓯祭祖”的习俗。
□融媒体记者 王金植春光结胜百花芳,元夕分华盛泉唐。元宵佳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泉州元宵节丰富的民俗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散发出独特魅力。2024年12月4日,“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泉州闹元宵习俗参与申报。
泉州人常说“上元小年兜”。自尾牙起,属于泉州的“年味”层叠垒砌,直至元宵节“闹”向最后的高潮。 正月十三(2月10日)晚,2025年元宵泉州灯会正式亮灯,2000余盏花灯争奇斗艳,重现“光明之城”盛景。记者随熙攘人流游走花灯之中,与千百年前的古人同频,共享这场狂欢。
掌上福州2月21日讯(记者 李琪 实习生 饶兆聪 洪正原 文/图)闹元宵怎么闹?在闽侯县大湖乡仙山村,正月十二总是热闹非凡,许多外地仙山游子也会在这一天回到家乡,抬出祖先留下的三张虎皮巡街,吃一碗猪血糊,欢庆当地人特有的元宵庆典。
■厦门元宵民俗文化节活动现场热闹喜庆。■元宵民俗装瓯寓意人丁兴旺。■民安街道内官社区的装瓯。■漳州龙海百龙齐舞闹元宵。上午8点左右,在热闹喜庆的锣鼓声中,厦门市翔安区古宅村民排着队,依次将一座座五彩缤纷的“丁瓯”抬进宗祠摆放。
央视网消息:福建省莆田市的新春民俗活动从农历正月初三一直持续到二月初二,正月十五这一天是最隆重最欢腾的日子,当地元宵的重头戏纷纷精彩亮相。今天(2月5日)上午,莆田市的兴化府历史文化街区进行了一场元宵民俗展示活动,为众多游客呈现了一场民俗非遗文化盛宴。
2024年,“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成功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让世界更加关注中华非遗的魅力。春节成功申遗离不开各地人民的参与。俗话说,不过元宵仍是节。元宵年节,非遗焕彩,闽北大地自然少不了节庆习俗。
福建日报·新福建客户端 2月5日讯(记者 沈琳/文 通讯员 柳烨/图)2月5日(正月十五),在莆田城厢区南门社区,人们围在燃烧的火堆前,随着时紧时缓的锣鼓声,一次次地转着轿子,一圈又一圈地疾跑着,围观的人群也随着强烈的节奏呐喊助兴,喜庆的节日氛围在整个社区蔓延。
元宵佳节即将来临福建各地在赏花灯、看焰火、走古事、游大龙等精彩纷呈的民俗活动中闹元宵 庆团圆温馨提醒大家在领略民俗文化无限魅力的同时这份交通安全出行攻略快快码住!提早合理规划出行时间和路线文明交通,守法安全出行。
2月10日,农历正月十三,当晚,一场热闹的板凳龙圈灯闹元宵活动在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榜头镇泉山社区精彩上演。现场,当地民众手执或肩扛板凳灯,依次排好,每张板凳上有花灯6至8盏,板板相连,组成祈福游灯队伍。
元宵节迎花灯,是全国著名侨乡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下洋镇一年中最重大的民俗活动之一。这几天,在永定区下洋镇中川村的庆余楼,老老少少齐聚这里,开始为元宵节的鼓子灯忙活着。1月30日,走进永定区下洋镇中川村的庆余楼,这里热闹非凡,当地村民正加紧赶制元宵节的鼓子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