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林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张星军告诉记者,2017年,隆林整合原隆林轻工业园区、农民工创业园成立了隆林脱贫奔康产业园,并于2018年在园区内新建了以安置鹤城新区易地扶贫搬迁户就业为主的扶贫车间,园区总面积1357 亩,计划总投资6.7亿元,可安置10000人以上就业,计划安置建档立卡贫困户5000人以上,园区主要承接劳动密集型产业和铝精深加工产业等企业,目前已引进隆林昌隆服装有限公司、隆林嘉莉茧丝绸有限公司等21家企业,目前有2000余人就业,其中贫困户500多人。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有很多人对农民的称呼从“农民伯伯”变成了“农民工”!这是从尊敬变得歧视吗?短短的几十年,为什么会有这种称呼上的改变?个人感觉这是社会经济发展趋势决定了一些人的眼界,从而造成了这种结果的产生!
不知道现在小学课文上到底怎么称呼农民和工人,记得小时候我们的课文上称呼农民为农民伯伯,工人为工人叔叔,从课文到媒体报道都用这些尊敬乃至最少中性的词,不知道什么时候起,农民就成了农民工,工人就成了打工仔。
记得小时候我们称呼农民为农民伯伯,工人为工人叔叔,商人称掌柜的,体制内称同志。不知道什么时候起,农民就成了农民工,工人就成了打工仔。老板称为x总,体制内称为x科,x处,而农民工,和打工仔无形于中成了贬义词,从称呼变化可以看出,以前的领导阶级和主人翁变成了最低层。
#头条创作挑战赛#大家好,我是居乡客: 你还记得你那个年代,农民对农民的称呼嘛?我是90后,我记得非常清楚,小学的时候,语文课本上说的是农民叔叔,老师也让我们叫农民叔叔。随着经济发展时代变迁,网络越来越发达传播速度贼快范围之广。
乡下人好不容易把虫治了,城里人却要买带虫眼的菜了。乡下人好不容易把猪养肥了,城里却又喜欢吃素了。乡下人好不容易进城打工了,城里人却要下乡承包土地了。乡下人好不容易穿上西服了,城里人却要穿对襟装了。乡下人好不容易出门坐车了,城里人却要步行走路了。
比如说一些农村主人公适应了城市的生活,日子过得滋润了,一下子回到农村后不适应,开始嫌弃农村,妄想要过城里风光无限的生活,嫌弃自己的爸爸妈妈,嫌弃以前的房子,家人,生活,同学,变得高傲自大,自以为是高贵优雅的白天鹅。向以前的同学们炫耀自己的都市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