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上海11月6日电 题:人类艺术史为何是一部“全球交流史”?——专访德国艺术史学家傅无为作者 樊中华 任新月在历史长河中,不同国家、民族、地域的传统艺术各自特色鲜明,人类艺术创作该如何于全球化进程中平衡传统与融合?大交流为何对人类艺术的发展格外重要?
想入门艺术的你,购物车里是不是躺了很多艺术史方面的书,却因为价格太高一直没狠下心下单?或者已经买回家,但苦于砖头一样的重量,望而却步,无奈看着它在角落吃灰?有没有一本艺术史画册,能同时满足权威专业、轻松“好啃”两个看似矛盾的条件?有的!就是阿信今天要推荐的这本《艺术时间线》。
作者:陈华文劳动造就了人同时也成全了艺术《艺术史》一书的两位作者是享誉艺术理论界的学者,长期从事艺术史论的教育和研究。玛丽莲·斯托克斯塔德为艺术史学者、教育家、策展人,荣获美国女性艺术核心委员会终身成就奖。《时代》杂志将她评为大学最受欢迎的100位女作家之一。
【学术争鸣】编者按近年来,艺术史研究呈现出跨学科的倾向,具有语言学、历史学、人类学、考古学、知识考古学等背景的学者进入艺术史研究领域,带来了相关学科的理论和方法,拓宽了研究的对象和范围,丰富了研究的内容和角度,推动了艺术史研究的演变。
《中国绘画史》 陈师曾 著《图说中国绘画史》 (美)高居翰 著《中国艺术史》 (英)迈克尔·苏立文 著【学术争鸣】21世纪以来,随着新的研究理论与模式被不断引入,艺术史研究的视域也越来越开放,过去以视觉、审美、风格为学科基础的艺术史研究,走进了更为广阔的人文历史与社会科学研究领域
詹姆斯·惠斯勒作为西方艺术史上最伟大的孤独者之一,詹姆斯·惠斯勒以其对现代艺术的革命性理解和实践而超越了他所处的那个时代。尽管他的名字与19世纪后半期欧洲几乎所有的艺术运动和艺术流派都连在一起,但他却绝不属于其中的任何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