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这布袋和尚,真是个有意思的人。虽是个僧人,却一点儿也不像咱们想象中的那样只会念经拜佛。相反,他还特别会写诗,尤其是那首《插秧歌》,嘿,真是让人读了心里都亮堂了!这首《插秧歌》啊,虽然只有短短的四句,但每一句都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布袋和尚,是五代后梁时期的传奇僧人,以胖大身躯、笑容可掬的形象,成为后世供奉的弥勒佛化身。他本名契此,出生于浙江宁波奉化长汀村,总是背着一条布袋,四处游走乞讨。言行举止看似癫狂,实则深藏哲理,令人深思。有副对联赞他曰:“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
他体态肥胖,大腹袒露,笑口常开,给人一种胖墩墩的可爱老人的印象,所以人亦称“欢喜和尚”,也有人将布袋和尚视作财神来供奉。有一次,他帮人插秧,随口吟出一首《插秧诗》,短短四句话,道出人生真谛,越读越通透:
五代后梁的布袋和尚留下了一些很有深意的揭语,其中比较著名的有以下几首:1. 《忍辱偈》:- “是非憎爱世偏多,仔细思量奈我何。宽却肚肠须忍辱,豁开心地任从他。若逢知己须依分,纵遇冤家也共和。要使此心无挂碍,自然证得六波罗。”
禅诗作为诗词宝库的一员,一直以清新高雅、意境高远而流传于文学殿堂,本文特精选经典禅诗10首,可谓珍珠中的珍珠,它文字诗词尽风流,让你在享受诗词艺术之美的同时,更领略禅诗世界里那清新入耳,意味深长的文化瑰宝。壹来时无迹去无踪,去与来时事一同;何须更间浮生事,只此浮生在梦中。
不但僧人写,许多崇佛的人,包括许多名诗人也写,禅诗成为我国古代诗歌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些禅诗,有的是对尘世生活的开悟,有的是对生活哲理的机辩,有的是对佛教理法的阐释,许多优秀禅诗至今仍具有不朽的魅力。
#长文创作激励计划#大千世界,芸芸众生,各有迷障。有人为了事与愿违而苦扰,有人为了一时名利迷失自我,有人深陷忧虑之中惶惶不可终日。作家林清玄年轻时,也曾陷入低谷,痛苦迷茫时,他就坐下来读禅诗。最终,他的人生困惑,都在禅诗中找到了救赎之道。
六根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这首《插秧偈》,是布袋和尚与农人一起劳作插秧时,心有所悟而作。“手把青秧插满田”,与六祖惠能“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觅兔角”相印,道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我们插秧时,道就在我们手上,行住坐卧是道,吃饭是道,插秧亦是道。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各有迷障。有人为了事与愿违而苦恼,有人为了一时名利迷失自我,有人深陷忧虑之中惶惶不可终日。以下七首经典的禅诗,朴素无华,却参透了人生的诸多智慧,你若能读懂其中的深意,相信能治愈你所有的焦虑和内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