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近年来,细看冯小刚导演的系列电影,例如《集结号》,例如《唐山大地震》、《芳华》等,我们可以看出冯小刚导演其实在布一个很大的局,他向来拍的不是一段简单的历史故事,而是那些鲜活的人,而是为那些真实存在过的人和事做着传记。
抗日战争时期的河南大饥荒是天灾还是人祸?带着这个疑问让我们一起走进影片,走进悲惨的一九四二年。在1941年12月9日这一天自“七七事变”后,4年零5个月,中华民国正是对日宣战,然而战争的残酷对于掌权者和老百姓来说,是完全不同的。
2012年,在《一九四二》上映前三个月的时候,很多影城贴了它的海报,发行方做票房数据表时内部统一了一些说法,发片的、写稿的都有些胆战心惊,因为在当年一众都市爱情和拳脚相加的时节里,这部显然有些“晦气”的电影多少有些不合时宜。
冯小刚导演最出名的是“冯式喜剧”。对于我们,他最好的电影仍是《不见不散》、《没完没了》、《甲方乙方》..以至于人们都忘了还有《一声叹息》《集结号》《1942》等严肃深刻电影的存在,而这些作品都是严肃反思,具有现实意义的“正片”,但是在市场表现上真的是不尽如人意。
1942年5月27日,享年63岁的陈独秀先生在四川江津一个小村庄里与世长辞,寒酸的葬礼,闹事的特务,让这个曾经照亮革命之路的先驱,走得即悲凉又悲壮,“五四运动”已经过去多年,哪怕先生已经永远的闭上了眼睛,那些宵小之辈依然对其心有余悸、望而生畏。
斯大林格勒战役,不仅是苏联历史上至关重要的一场战役,同样能够被载入人类史册,而缔造出这一神话的,正是苏联赫赫有名的元帅朱可夫。1942年11月13日,朱可夫在路边吃饭,10岁左右的小女孩问他:“叔叔,我能吃你掉的面包渣吗?”
电影中有一段换棉裤的镜头,增加了现实的残酷,同时也把那个时期的人们在饥饿面前羞耻感被践踏,但也增加了一点暖意!影片的最后,介绍了东家和小女孩往人流的反方向走,而且活了下来,我们不仅要说,他们是怎样活下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