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太祖朱元璋,朱元璋幼时贫穷,曾为地主放牛,16岁时因父亲大哥以及母亲在饥荒中饿死,朱元璋无奈入皇觉寺做了和尚,元末农民起义爆发后,朱元璋受儿时伙伴汤和的邀请,加入了郭子兴的红巾军,后因屡立战功,郭子兴将养女马氏嫁给朱元璋为妻,郭子兴病故后,朱元璋统率其部陆续消灭了陈友谅、张士诚等割据势力后,在南京称帝,国号大明,朱元璋称帝后,采取轻徭薄赋的政策,恢复社会生产,在他的统治下,社会生产逐渐恢复,国力迅速增长,史称“洪武之治”,但朱元璋在晚年为了其弱子幼孙能坐稳江山以及对功臣的猜忌,便借口胡惟庸和蓝玉谋反,几乎将明初的开国功臣诛杀殆尽,受株连被杀者达45000余人,间接导致了在朱元璋死后的靖难之役中朝廷无可派之将,朱元璋共在位三十一年,最终在七十一岁时,驾崩于南京故宫。
朱标是中国历史上地位最稳、权势最大的太子,他父亲朱元璋作为开局一个碗的农民皇帝,不仅不担心他对自己构成威胁,还为他亲手打造了史上最强太子党,朝堂上的文官集团唯他马首是瞻,武将集团对他更是唯命是从,就连他的25个兄弟也没有一个敢争太子之位。
朱祁镇出生于1427年,是明宣宗朱瞻基的嫡长子,同时也是大明朝的第六位君王,但与前五位皇帝不同的是,朱祁镇在登基时还是个年仅9岁的孩子,为了能够稳固大明朝的五世基业,朱祁镇的祖母张氏执掌国事,继续重用儿子朱瞻基在位时期“宣德之治”的重臣,像三杨等,为孙子朱祁镇成年后能够再续大明不朽之基业铺平了道路。
首先我们来看一段视频,带您更直观的了解明朝灭亡的原因:话说,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那会儿,可是个厉害角色。他出身草根,靠着一腔热血和过人的胆识,硬是从一个和尚摇身一变成了坐拥天下的帝王。不过,这位老兄在打下江山之后,也留下了一个让后世头疼不已的“遗产”——那就是分封了一堆藩王。
公元1368年,朱元璋在元末群雄中脱颖而出,先后扫平陈友谅和张士诚等南方起义军势力后,在南京应天府即皇帝位,国号大明,建元洪武,同年,朱元璋以驱逐胡虏,恢复中华为口号,派遣徐达和常遇春率领25万大军举兵北伐,北伐大军一路势如破竹,直逼大都城下,元朝末代皇帝妥懽帖睦尔见大势已去,带领后妃与一百多名大臣北逃,至此,历经11帝,立国98年的元朝在中原统治结束,明朝统治开始。
36个学子全都是南方人,淮河以北的学子一个都没有,难道咱大名就只有半边金山嘛?刘伯温在查阅考生试卷时,发现了一个致命问题,他赶紧找到大事总监宋濂,我的宋大主考,你录取的36个进士全都是南方人,而北方学子岂能甘愿呢?
本是七次落榜举人的张璁何时见过这等大阵仗,惊慌失措下不断向着众人回礼。杨维聪见状不由善意地大笑出声,上前拉着张璁的手硬生生地将他按在了三鼎甲的席位上,坚定地说:“张兄你今日坐这儿,吾看谁敢说个不字!”陆釴和费懋中皆含笑点头,满脸与有荣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