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体育学院数字体能中心大屏上会显示所有人运动数据,并通过后台计算,给出个性化调整方案。天津大学胡清华教授领衔、8位人工智能及交叉学科领域教授共同打造的“人工智能导论”在双校区31间教室同时与4166名大一学生分享。天津工业大学人工智能学院学生开展智能小科普活动。
面向大一新生的通识课“人工智能科学与技术”现已排定课表,组织评选首批“人工智能+高等教育”优秀应用场景案例、首批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教学典型案例,支持百余门本研智慧课程建设,开展“教师人工智能素养与能力提升”培训……近期,同济大学打出“人工智能+教育教学”组合拳,加速推进人工智能赋能
丛书序 通识教育(Liberal Study或General Education)最初是针对大学教育中知识过于专门化的境况而设立的一种全科性的知识传授体系。它涉及范围广泛,涵盖了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等领域。
今年9月,全国多所高校开设了人工智能通识课,像北京市属公办本科高校就实现了人工智能通识课全覆盖。高校为何要开设人工智能通识课?是否适合所有专业学生?大学生会对这门课感兴趣吗?【问题一】高校为什么要开设人工智能通识课?
来源:光明日报 6月中旬,高考分数还没公布,考生李彬就开始收集信息,为报志愿、选专业作准备。“看到教育部官方微信‘微言教育’推送了一则消息,提到现在高校人才培养中‘普遍加强通识教育,注重厚基础、宽口径,致力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这引起了我的兴趣。
河南日报记者 史晓琪真正优秀的人才,除了出众的专业能力,还要具备创新创造活力、独立思考精神、无私大爱价值观等素质。在人才备受重视的今天,除了加强专业教育,旨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通识教育也越来越受关注。如何做好通识教育?通识教育能够发挥怎样的作用?11月30日,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
原标题:“一座难求”的通识课,缘何火起来? 近日,南昌大学一堂名为“中国民间艺术奇妙之旅”的通识课圈粉无数。课堂上,学生亲身体验扎染、版画等非遗项目,在沉浸式创作中培养匠心、激发灵感。高校里,通识课一度成为“顶流”。
杨振宁先生曾不无感慨地说:“西南联大的教育传统是非常好的,这个传统在我身上发挥了最好的作用。”2022年是西南联大建校85周年,天地出版社于4月推出《西南联大通识课》纪念版本,该套书包括“文学课”“国史课”“哲学课”“诗词课”“文化课”“古文课”“国学课”共7册,收录陈寅恪、朱自清、冯友兰、闻一多、傅斯年等15位大师学者的授课讲义,为当代读者提供了一个了解西南联大和中国文化的独特窗口。
汉字从形态到内涵,不仅是一种独特的文化载体和记录符号,更是一种形象生动,蕴含着社会文化背景、生命意识、民族思想、生活智慧的文化元素。唯有走进汉字的奇妙世界,方能领悟中国汉字的传奇。南京大学近日启动“大美汉字”通识课,使得汉字以及相关的文化、学识再次在高校教育中得到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