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上总是会把不同年代出生的人群赋予带着那个年代特定属性的称谓,比如“迷惘的一代”“垮掉的一代”“Y世代”等等。如今网络上有个新称呼——“Z世代”,称1995年至2009年出生的这代青年人。因为一出生便与互联网无缝衔接,故而也被称为“网生代”“二次元世代”或“数媒土著”。
作为伴随互联网发展而长大的青年一代,“Z世代”被称为“网络原住民”。现如今,“得Z世代者得天下”这句话已成为网络空间里最令人信服的设想和预言。那么,重大主题主线报道如何“圈粉”青年?怎样推动“Z世代”健康成长?青年群体圈层文化的发展规律是什么?
9月10日,首届“Z世代青年创业者大会”在广州举行。大会现场汇聚了500多位来自全国100多所高校的Z世代创业CEO、近百位投资机构精英、资深业界专家,共同聚焦中国Z世代青年一线创新生态。Z世代通常是指1995年至2009年出生的一代人。
来源:北京青年报 “宽宽”的变装 花木兰变装前后对比 “宽宽”的视频发到外网后引发热议 不要黑眼圈的戏曲风变装视频 Vera的“中式变装” “宽宽”大火的“中式变装”视频青春派潮流 今年以来,短视频平台“中式卡点变装”视频出圈,多名博主在中国传统音乐与现代说唱结合的背景音乐下,展
清华园培育了一群“Z世代”青年。立足校园 更见中国 走向世界。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6次缔约方大会期间,程浩生作为世界大学气候变化联盟的志愿者参与了组织全球青年零碳未来峰会,为来自全球15所世界大学的青年学子搭建了30场活动平台,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核心舞台展现了清华学生的风采,传扬中国青年的声音。
南都民调年终盘点报道之二“Z世代”指的是1995-2009年间出生的年轻人(即95后、00后)。作为互联网原住民的他们,在生活、工作、社交、消费等方面都显示出了这个群体的独特性,逐渐成为当下新生活、新消费的风向标。
来源:【人民日报中央厨房-点金工作室】“Z世代”通常指1995年至2009年间出生的人群,是当代青年群体的代表,也是引领文化和科技潮流的新主力。此次“Z世代”洞察,采访来自北京林业大学的东南亚留学生们,看看他们如何为自己“代言”。
“项目建设,要紧跟‘Z世代’的新需求新理念”“创新运营,瞄准‘Z世代’消费群体热点”……近日,瓯海区委书记曾瑞华在督查重点项目时反复提及一个网络流行语——“Z世代”。“什么是Z世代?”有随行人员当场懵圈,上网搜索后才恍然大悟,暗自感叹:书记好“潮”。
Z世代是一个网络流行语,也指新时代人群。若按照世代划分来看,参考美国、欧洲对人口代际的划分以及中国国内情况,按照15年为一个世代周期,将1950-1964年间出生的人口称为建国一代,而在1965年-2010年间出生的人口分为X世代、Y世代和Z世代,如果说Y世代是伴随着游戏机、电脑、互联网成长起来的,则Z世代是随着移动互联网、手游、动漫等成长的,截至2018年6月,中国Z世代人口数量为2.3亿人。
长江商学院管理学系组织行为学副教授、领导力、行为心理与包容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张晓萌教授带领研究团队自2021年起对Z世代进行调研分析,形成《职场中的Z世代调研——变与不变:Z世代的价值观、驱动力与韧性传导》报告,从价值取向、兴趣匹配、激励偏好和韧性传导等维度,全面刻画职场中Z世代的群体特征,呈现代际间的差异,从而给管理者的工作带来启发和洞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