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新生儿科病房,小宝宝们都睡在保温箱内,一个保温箱就是一个床位。该院新生儿科在康莺歌主任的带领下,整个团队精心制定每一名患儿的诊疗计划,像呵护自己的孩子一样照护患儿,使得一个个新生儿转危为安,重回父母怀抱。
2015年11月25日(孕34w+4)晚,准备带着肚子里宝贝们睡觉的我突然无症状见红,看到鲜血吓得浑身发抖的我被宝爸叫来的救护车紧急送入医院,颤抖着从担架到轮椅到B超到内检,发现子宫内口开5cm,“先兆早产”--我毫无准备的开始住院保胎。
这几个月的深圳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病房,经常可以看到医护们围绕着一台层层“保护”的暖箱忙碌不停,走近一看,监护仪上跳跃的荧光映照着一个无比娇小的身躯。胎龄仅有22周3天的他,出生时体重仅360克,宛如一颗脆弱的星辰,在生命的浩瀚宇宙中倔强闪烁。
9月1日,早产儿父亲许先生告诉新京报记者,手术前,医生便断定胎儿出宫系死胎。手术后医生称,这是一名已死亡的男婴,并递来一个装有“死胎”的医疗垃圾袋。约两小时后,许先生感觉垃圾袋内孩子在动,并发出哭声,“我便抱着孩子赶紧回到抢救室”。9月2日,商丘市卫健委办公室一名工作人员告诉新京报记者,商丘市卫健委已成立调查组调查此事,“目前正在调查阶段。”早产儿被医生宣布“死亡”之后,居然在装进“死胎”医疗垃圾袋中“复活”了,看到这样夺人眼球的新闻标题后、还以为生命出现了“奇迹”。
重庆一名产妇生下一袖珍宝宝,体重660克(1.32斤),脑袋只有网球大,身子只有筷子那么长。宝宝因母亲意外的生产反应,仅在母亲肚子里待了23周就提前来到人世,出生时体重仅660克。由于出生时身体和筷子差不多长,护士们都叫她“筷子宝宝”,目前孩子只能依靠静脉输入营养液维持生命。
湖南日报11月15日讯(文字/视频 通讯员 彭辉 全媒体记者 周阳乐 )“大家好,我是来自湖南湘西的三胞胎家庭,由于宝宝早产,在湖南省妇幼保健院治疗了2个月时间,现在已健康出院。在此,我们感谢北京春苗慈善基金会的救助,也谢谢省妇幼志愿者服务中心对我们家庭的帮助!
今天(11月17日)是世界早产儿日,那么,什么是早产儿?早产儿和足月新生儿相比,更容易出现哪些危险情况?家长在日常护理中,应该给予他们怎么样的特殊关照?当下正值秋冬季,对于低龄的早产儿而言,会面临哪些季节性的疾病挑战?
接上一篇问答,继续1) 目前孩子仍在NICU中,医生说现在还不能摘氧,孩子每天吃不到10ML的奶液,并且过两天就要做头颅彩超,医生告知短时间内可能不能出院,我该怎么办?如何能让孩子在里面吃更多奶?我需要做些什么?
超早产“巴掌宝宝”健康出院(央广网发 通讯员供图)央广网广州12月31日消息(记者周羽 通讯员伍晓丹 韩羽柔)12月28日,出生时仅565克的“巴掌宝宝”小欣欣经健康出院了!她各项指标良好,体重已经长到4.7千克。“此前还担心她要独自在医院跨年,这回可以安心带着宝宝回家迎新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