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1月15日上午7时许,由广东省人民医院首席专家、广东省肺癌研究所名誉所长吴一龙教授牵头设计设计开展的GEMSTONE-301研究在《柳叶刀-肿瘤学》杂志正式发表,该研究成果称得上是“一锤定音”,证实III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在放化疗后,以PD-L1作为巩固治疗,具有优越的疗效和良好的安全性。
记者 王小蒙肺癌是我国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癌症,传统的肺癌治疗方式包括手术、化疗、放疗、中医药治疗等,随着现代医学的创新与进步,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的出现,使得肺癌治疗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患者的生存期显著延长。
*声明:本文仅用于科普用途,不能作为治疗依据,为了保护患者隐私,以下内容里的相关信息已进行处理。故事发生在4年前,小李,她是外地来这工作的一名职员,发病从入院前5月前开始,期间还正处于剖腹产后第2月,一直母乳喂养婴儿,5个月前无诱因出现咳嗽,咳少量白痰,无发热、乏力、盗汗、咯血、胸痛、喘息等症状,因正处哺乳期未予系统诊治。
另一种新型 ADC,disitamab vedotin ,临床试验证明对免疫组织化学 2+ 或 3+]的 胃癌或胃食管交界处癌,接受过 ≥ 2 线全身治疗的患者具有统计学上的反应和生存获益-[总缓解率 为 18.1%,中位无进展生存期 为 3.8个月。
h. 改编自Fleischner学会指南:MacMahon H, NaidichDP, Goo JM, et al. Guidelines formanagement of incidental pulmonary nodules detected on CT images: From the Fleischner Society 2017. Radiology 2017;
中新社香港10月23日电 (记者 戴小橦)香港中文大学(中大)医学院23日表示,日前参与的一项国际研究显示,新确诊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患者,如出现肺癌基因“转染重排(RET)融合阳性”,通过接受标靶治疗,可显著延长无恶化存活期。
肺癌如今的患病率在逐年升高,该病跟吸烟、环境污染、 辐射、遗传、基因、饮食等多种原因有关。 一旦患上该病,患者就会出现咳嗽、咳痰、咯血、胸痛、声音嘶哑等多种症状。 这种疾病一般可通过CT诊断出来,不过除了CT外,该病也可以通过其他的方法诊断出来,下面来了解一下吧。
在肿瘤分期评估方面,采用更新后的第8版AJCC 癌症分期手册,其与区别在于,第7版 AJCC癌症分期手册中的肿瘤分期基于肿瘤大小,而在第 8 版 AJCC 癌症分期手册中,非黏液性腺癌的分期仅基于侵袭部分,而黏液性腺癌仍采用肿瘤大小。
而现在,尤其是在一些大城市,由于老百姓对健康的重视以及筛查的普及,越来越多的肺癌能被早发现、早治疗,晚期肺癌患者比例也在不断下降,在整个肺癌发病群体中,中晚期肺癌患者目前大约占半数,早期肺癌患者包括需要开刀的患者也占了半数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