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国行】光明日报记者 尚杰 王冰雅 光明日报通讯员 柳娜2月9日,时值乙巳蛇年正月十二,甘肃省平凉市庄浪县第二十一届民间文化艺术节火爆开场。县城内,社火场面浩大壮阔,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表演队伍似一条舞动着的巨龙,沿街铺排开来。主街道上人头攒动,喜气洋洋,热闹欢腾。
本报记者 曹小成 李伟玉兔逐冬去,祥龙迎春来。2月21日,农历甲辰年正月十二,庄浪县“龙腾盛世·欢乐庄浪”第二十届民间文化艺术节隆重举行。当天,来自县内外的上百家社火队云集县城进行展演,吸引了线上、线下数十万观众关注观看。
春节,耍社火、演地摊是庄浪人亘古不变的习俗。庄浪地摊由于在夜间装扮演出,又叫“夜社火”“夜故事”。它的表演形式多样,有小曲、笑摊、跑旱船、舞狮等。2月6日晚,农历正月初九,在庄浪县城南城区来自水洛镇新兴村的社火表演,吸引了往来群众驻足观赏。夜幕降临后,地摊表演如约而至。
新华社兰州2月10日电 今年是11岁的朱玉轩第一次上高抬,他兴奋得一宿没睡。因为在甘肃省平凉市庄浪县,很多当地人都认为,只有上过高抬的童年才算圆满。庄浪高抬是一种起源于先秦傩戏的立体空间造型艺术,内容选自神话传说、历史典故、古典名著。
“锣鼓敲响了,社火快开始啦!”2月2日,农历正月十二上午9时许,庄浪县第四中学门口人头攒动,热闹非凡。庄浪县水洛镇西关村秧歌队成员,80岁的靳秀花和伙伴们身着盛装,精神抖擞。“我们排练了20多天,今天终于要扭起来啦!”靳秀花兴奋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