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7月4日举行的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高级别会议全体会议上,上海交通大学校长丁奎岭接受第一财经独家采访时表示,当前人工智能对于算力和能源的需求越来越大,改变这种不可持续发展路径的关键就是要培养聚焦人工智能底层技术的创新引领者。
来源:环球时报-环球网 【环球时报-环球网记者 陈子帅 邓孝慈】7月2日,第二十六届中国科协年会在南宁举行,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包信和在大会现场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学生要打好数理化等基础,这样才能较好适应包括人工智能在内的未来发展。
6月20日下午,华东师范大学2024届毕业典礼在闵行校区图书馆前大草坪举行。 本文图片均为 华东师范大学 供图依托1000余万条毕业生的个性化数据,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华东师大为2024届毕业生送上一份独一无二的“数智”礼物,全方位呈现毕业生的师大记忆与成就。
岁月匆匆,如白驹过隙,又是一年毕业季。6月9日,上海市市西中学校长董君武在2024届毕业典礼上致辞,希望市西学子面对因人工智能发展与应用而更加不确定的未来,勇敢地一路前行,去创造属于自己的幸福、美好、卓越的人生!市西中学校长董君武各位同学、家长、老师:晚上好!
当ChatGPT“来势汹汹”地对许多行业带来冲击与挑战,教育者们不禁思考:人工智能时代,教育该何去何从?在2023第二十届上海教育博览会举行的“人工智能与教育未来”高峰论坛上,上海师范大学校长袁雯以“教育强国:人工智能与教育之变”为题作了主旨报告。
同济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郑庆华 澎湃新闻记者李思洁 图1月31日上午,2024世界数字教育大会平行论坛在上海世博中心举行。同济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郑庆华在“人工智能与数字伦理”论坛上发表主旨演讲。会后,郑庆华接受澎湃新闻等媒体采访,聊了聊他对人工智能赋能教育的看法。
新京报贝壳财经讯(记者陈维城 见习记者韦英姿)10月19日,在2023国家文化产业创新实验区发展大会上,中国传媒大学校长张树庭表示,国家文化产业创新实验区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国家文化产业政策先行先试的试验田,为北京市建设全国文化中心、实施科技创新、文化创新双轮驱动提供了重要
日前,深圳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毛军发在“院士讲堂”活动中,介绍了人工智能的基本概念、产生过程、演变历史和发展趋势,列举人工智能在重要领域的应用,并从多角度分析人工智能的实质与不足,探讨人工智能的发展方向和终极目标。
京时间10月29日下午消息,今日2017未来科学大奖颁奖典礼暨未来论坛年会在京举办。在未来科学大奖获奖者媒体见面会上,清华大学副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2017年未来科学大奖-生命科学奖获奖者施一公谈了自己对未来科学大奖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