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5月,教育部颁布了《关于加强中小学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建设与管理的意见》。自2001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实施以来,全国中小学积极探索,开发了丰富多样的校本课程,但正如《意见》所指出的,校本课程建设“还存在着定位不准确、建设质量参差不齐、管理不到位等问题”。
为落实国家课程方案,促进学生自主发展和个性培养,提高教师的课程意识,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践行“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基础”的办学宗旨,突出办学特色,学校决定充分挖掘和利用学校教师资源,开发校本课程。一、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总体目标1.
数学是学习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础和工具,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数学思维训练,不仅使学生能够掌握渊博的数学知识,也使那些数学尖子有发挥自己特长的用武之地,更重要的是可以训练他们的思维,增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使学生发展,形式健全人格,具有终身持续发展能力的力量源泉。
为进一步加强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近日,华理学区开展劳动教育课程交流活动,共同探索劳动教育校本特色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华理附小以“一米菜园”课程为例,并结合本校创编的劳动教育实施方案,让学生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对劳动的认识更深刻,体验感更强。
12月11日清晨,长沙铁路第一中学音乐教室中传出阵阵清亮歌声,该校陈晨老师正抓紧练习。当天,长沙市2024年校本课程“品质课堂”教学竞赛活动在该校举行,他将代表学校参赛,带领学校胡萝卜合唱团进行一次有趣的课堂展示。本次活动由长沙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
阳光讯近日,西安市雁塔区长安南路小学的宁红莉、刘光涛、杨俊峰共同写作《校本课程建设之要素、意蕴与路径——基于“长安花语”课程体系建设的思考》论文2024年5月在《光明教育家》首发,全文如下:伴随着日渐深入的课程改革,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逐渐成为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
来源:微言教育 近日,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强中小学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建设与管理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教育部教材局负责同志就《意见》有关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和教育小微一起看—— 1.请您介绍一下《意见》出台的背景。主要有三点。一是落实中央“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要求。
寓教于乐的刺绣课、形式多样的民俗课、动手动脑的科创课……近年来,除开齐开足国家课程外,越来越多样的地方课程、校本课程让中小学生们的课表变得丰富起来,发挥了相应的育人功能,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增添了校园文化的亮色。
6月9日,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强中小学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建设与管理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针对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定位不准确、建设质量参差不齐、管理不到位等问题,完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发挥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育人功能。
【关键词】心理健康重视学生的情感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是上海市徐汇区建襄小学的传统。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发现个别学生面临较为严重的“心理脆性”问题,缺乏抗挫折能力,于是将心理韧性培育融入学校培养目标,纳入学校课程体系,多方位、多渠道培育学生心理韧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