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央视新闻微信公众号】;第十批国家药品集中带量采购日前结束,部分中选的仿制药由于价格低引发关注。比如,中选价格为0.22元一支的间苯三酚注射液,最低3分钱一片的阿司匹林肠溶片等。3分钱一片的药,成本到底有多少?低价仿制药的疗效如何?
上篇说到,“真原研”--尼古拉斯100mg阿司匹林肠溶片或是“情急之中、仓惶之下”的产物,之后的研究表明,100mg肠溶片并未达到有效剂量的下限,所以,充其量只能是一名“75-80分”的“良可生“,并非是“优秀生”,我国将其作为一致性评价的参比制剂、作为“标准答案”就很值得商榷和讨论了。简单形象地讲,BE试验设有三科考试,来考评药物进入人体血液的速度和数量。
久负盛名的阿司匹林1969年7月12日,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首轮登月时携带小药箱的药物之一就有阿司匹林。当时阿司匹林是作为解热镇痛药而风靡全球。1973年Smith JB等发现阿司匹林有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
阿司匹林是目前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药物之一,可用于解热、镇痛、抗炎和抗血小板凝聚等多种不同的适应证。120多年前,阿司匹林在拜耳实验室诞生。阿司匹林解热镇痛制剂在上个世纪30年代进入我国,成为第一批在我国销售的进口药品。
第十批国采中,阿司匹林成为了焦点。核心原因在于,在这一批次的集采中,阿司匹林肠溶片的报价低至3分钱一片。市场担心,集采过度追求低价可能会伤害企业,毕竟这会影响利润;同时,也可能引发药物质量问题,甚至有媒体带节奏:“集采3分钱一片的药,你敢吃吗?
低价中标的厂商也不是傻瓜,医院渠道赔点钱,整体不一定亏钱。1 2024年12月国家医保局组织的第十批药品集采引起了前所未有的热议。其中,心脑血管病老年患者的常用药阿司匹林肠溶片因中标价低至3.4分钱,成为这轮舆论的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