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和初中的座位,往往会有一个区域,集中班级成绩最强的学生,高中以前公办学校,是不可以分层教学的,一般采用蛇形分班,各班实力接近。但在班级座位的设置上,却同样有所讲究,会通过优生聚集,或者优生搭配中等生的形式,引发班级学习氛围提升。
仿佛每一位学生在学习生涯中遇到的班主任,都喜欢给大家调座位,隔三差五就会重新更换每一位同学的座次,班主任在为学生调座位时,不仅会根据学生的成绩,更会关注学生学习生涯中的一举一动,一旦发现有早恋苗头出现,班主任也会重拳出击,严厉禁止。
自从上学之后,差距被拉大,学霸和学渣一目了然,教室的座位也变成了”三六九等“。我记忆最深刻的是,高中选座位,按照成绩选座位,成绩好的,先选择,成绩排后的别无选择,但是留到最后的座位一般都是学渣的“风水宝地”,学霸则坐在离老师最近的地方,每天散发着老师喜欢的智慧气息,坐在最后面的同
班级的座位,从小学到高中,班主任的排座位基本采取的方式都是按照身高个子来排。基本是合理的,总不能让一个大个子坐第一排,那他后面的同学还咋看黑板呢?可我们大家经常能够在网上听到有家长抱怨说自家孩子学习成绩不好,把学习差的原因归结到孩子的座位上。
贵阳市南明区李端棻中学的姜廷梅老师是七班班主任,开学前,她罗列了几个班级管理思路,开学初由学生随机挑选座位,随后结合学生上课行为习惯,将学生分成7组,组别随机抽签进行民主分配,组内灵活变动,每周左右前后进行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