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金葫芦 想到父亲的时候,我再次哽咽了,多少个夜晚,我都梦到父亲回来看我了,可是这一天永远不会到来。我的这一生和父亲在一起的时间只有30年,但是短短的30年,父亲给了我满满的父爱。一:无私奉献的父亲父亲从18岁高中毕业后,就开始在镇上的拖拉机站上工作。
父亲幼年丧父,跟着奶奶和伯父、姑妈们一起过活,因为家里有几亩薄田,生活还算过得去。经过短短的五个月集训,作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的一员,父亲就跟随所属部队跨过鸭绿江,开赴朝鲜新安州帮助朝鲜恢复战后生产和建设,一直在那儿工作了近七个月。
一在我的记忆中,老父亲的身影总是模糊又清晰;他叫陈宇,是个木讷寡言的男人。在我的印象里,老父亲总是穿着洗得泛白的工作服,穿梭于工厂与家之间。二小时候,我渴望父亲能像其他同学的爸爸那样,陪我玩耍,给我讲睡前故事。可他总是早出晚归,每次回来,我都已入睡。我对他,渐渐生出埋怨。
吃过午饭,我照例打开手机里的远程摄像头app,看看远在老家的父母在忙什么。父亲在一个木架子上垒墙,母亲把和好的水泥递给他。我一问才知,二老在修房子。原来,父亲觉得院子的大门太窄,就想着把大门往鸡圈一侧挪50公分。
2022年疫情已经三个年头了,在这年的七月十四号接到家里电话父亲再次住院了,我知道这次可能凶多吉少,当天我就买了晩上十一点多的火车票,由于疫情火车前后四次晚点,到了凌晨五六点才上车,说来也巧晚点的次数跟父亲住院的次数刚好相同。
之后的几个月里,几乎每天您都照样背着您自制的木背篓上山背柴,这是您十数年来的养成的习惯,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几乎是风雨无阻,本来年纪大了不应该再让您爬坡上坎的了,家里又不是缺吃少穿,但您总是说人活着就不能偷懒怕动,老年人更要锻炼,上山的目的不是背柴而是运动,因此我们做儿女的都劝不住您,只能嘱咐您尽量少背点,虽然您倒是真的少背了,但日积月累,一年到头下来弄得屋里屋外都是柴,我经常对别人无可奈何的调侃说我家里啥没有,就有柴,但我们还是尊重您的习惯,只是时常叮嘱您一定要注意安全,但还是不可避免的出过两次意外,一次是雨天路滑摔折了两根肋骨,住了半个月院,您还信誓旦旦的说从此再也不背柴了,结果出院不到一个星期又乐颠乐颠的上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