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要给大家介绍的地方是非洲,相信一提到非洲,你首先想到的就是贫穷落后,由于国民经济水平很低,大多人从事的都是体力活,那你知道非洲有一群采盐人,一旦从事3年,就会又聋又瞎,3年黑人变白人,当地人还抢着做。
在非洲的埃塞俄比亚地区,就有一种危险的职业叫做“采盐人”,世代以采盐为生,正所谓人们常说的“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随着交通网络的完善,他们可以将采到的盐买到国内的其他地方去,甚至是其他的非洲国家,赚取微薄的生活费。
这里的非洲人天天在湖底捞盐,捞了几十年还没捞完,外族人视作宝贝,排着队要买。他们交替下水,每个人获得的报酬并不取决于采盐量的多少,而是根据下水的次数来计算的,岸边会有帮他们收集盐块的人,这些人不用下水工作,因为有的年纪太大或者患有严重的风湿,一下水可能就起不来了,别说上了年纪的人,就是年轻人也经不起这一大早的折腾,眼前这个小伙儿刚刚就在湖里晕倒了,还好被同伴及时扶了起来,尽管是夏天,但因为时间还很早,湖水下面非常冰冷,再加上饿着肚子,体力很容易透支。
在贫穷的非洲盐是按勺卖的,200斤盐可以换到5头牛,贩盐就是快速致富的最好选择,在非洲的埃塞俄比亚生活着一家波拉纳族人,杜巴是这个家中的顶梁柱,他有三个孩子和一个老婆,16岁的大女儿即将出嫁,杜巴为了给女儿办一个风光的婚礼,他决定带着两个儿子去贩盐赚钱。
在埃塞俄比亚北部的达纳吉尔凹地,这里风景绝美,却有着“地狱之门”的称呼,在这里生存着一群靠采盐为生的矿工,因为环境异常恶劣,这应该是世界上最艰难的工作。达纳吉尔凹地的工作通常从黎明开始,这里活火山密布,总是喷出散发恶臭气味的硫磺。
当地时间2015年7月,塞内加尔的玫瑰湖,一片令人沉醉的粉红。湖中有嗜极菌,这种生活在各种极端恶劣环境下的喜盐生物在盐分浓度高达每升水含80—300克盐的盐湖中旺盛生长。正是因为这些奇异的小生物,才产生了玫瑰湖绮丽的颜色。
据英国每日邮报,近日,摄影师拍摄了一组生活在埃塞俄比亚的挖盐工进行日常劳作的画面。这些挖盐工每天都要忍受高达一百一十度的昼夜温差,在低于海平面近百米的凹地挖盐。在他们工作场地的不远处就是一座活火山,经常有岩浆和散发着恶臭的硫磺水从中涌出。这群挖盐工被称作“最接近地狱之门的人”。
他们从浑浊的湖泊中吗,打捞像淤泥一样的盐块,然后堆在仓库里直接风干,看起来就像建筑工地上的沙堆。在埃塞俄比亚与肯尼亚交界处,生活着的一个半游牧民族,博拉纳族,和他们驯养的骆驼一样,博拉纳人是天生的长途旅行者。
来源:环球时报 马拉斯盐田在秘鲁旅行,时不时会被一些隐藏在常规旅行路线之外的景色惊艳,马拉斯盐田就是其中之一。马拉斯盐田位于距离印加古都库斯科40多公里的“圣谷”地带,这里集中了大量印加古迹。但多数游客不会在此过多停留,而是前往大名鼎鼎的马丘比丘,因而错过这片宝藏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