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2月11日,国务院决定将全国大军区由原设的六个大军区改设为十二个大军区,新成立的全国十二个军区,在单位编制上共分为三类,第一类军区有四个,对应党中央各部或国务院的行政四级部,单位编制为正部级;
1955年2月11日,国务院决定将原全国六大军区改设为十二个军区,其中云南军区为基础改编的昆明军区为新成立的第二类军区之一,单位编制为副兵团级,司令员与政委高配为正兵团职,与机关驻地所在省云南省相平行。
1955年2月11日,国务院做出关于全国军区重新划分的决定,将原全国六大军区改设为十二个军区,其中以湖北军区为基础组建为武汉军区,为新成立的第二类军区之一,单位编制为集团军级,与机关驻地所在省湖北省的单位级别平行。
1955年2月11日,国务院决定将原来的六大军区改设为十二个大军区,新设立的12个军区,在单位编制上共分三类,其中由原来的华东、中南、华北、东北四个大军区分别改编的南京、广州、北京、沈阳四个军区同为第一类大军区。
1955年9月共和国军队首次授予大校1266人,其中总参谋部系统授予大校52人。52位总参谋部授衔大校,授衔时均担任总参谋部各二级部处长、直辖局副局长或三部下辖局副局长等正师级职务,军队级别绝大多数为正师级,个别为抗战入伍的准军级。
第一部分,1955年军队南京军区政治部授衔中将、少将与大校名单与授衔时任职:1955年共和国军队首次军队授衔时,南京军区政治部与干部部共授予中将1人,少将5人,大校4人,具体1955年9月南京军区政治部与干部部授衔中将、少将与大校名单及授衔时任职为:,1955年9月南京军区政治部与干部部授予中将:肖望东:南京军区政治部主任。
1955年3月22日,华北军区改称北京军区,成立后的北京军区为共和国新设十二个大军区中的四个一类军区之一,单位编制为方面军级,北京军区后勤部的单位级别为正军级,低于兵团级的北京军区司令部、政治部,与干部部、财务部同格。
1955年3月22日,东北军区改称沈阳军区,直属中央军委领导。新成立的沈阳军区为共和国十二个大军区中四个一类军区之一,单位编制为方面军级,沈阳军区各工作机构中,司令部、政治部为兵团级单位,后勤部、财务部与干部部为正军级单位。
按照当年的晋升制度,每隔五年进阶一次,到了1965年的10年间,不但大校,上校也能晋升为少将军衔。然而,由于当时的时代背景,授衔和晋级的条件过于苛刻,以至于在1965年第三次进阶时,1266人的大校里面只有547人晋升为少将军衔,719名的开国大校10年后仍旧是大校军衔。
1955年2月评衔工作展开后,共和国军队撤销原来六大军区,成立了十二个军区,原东北、华北、华东、中南四大军区分别改编为沈阳、北京、南京、广州四个军区,西南军区分编为昆明、成都与西藏三个军区,西北军区机关一部改编兰州军区,原山东军区与云南军区分别改编为济南军区与昆明军区,内蒙古军区与西藏军区则为军委两个直属军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