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第六届徐工国际客户节正式开幕,来自全球60多个国家超过1200余名客户走进徐工。电影《流浪地球2》中亮相的“钢铁螳螂”、即将交付南美的3000吨级超大轮式起重机、新晋“全球第一吊”XCA4000等多种工程机械产品排列整齐的“坐镇”徐工集团起重机制造基地。
3月24日,记者走近徐工集团的振动噪声实验室,仿佛进入一个无声的世界。全国人大代表、徐工机械总工程师、副总裁单增海正在和团队对起重机进行振动噪声数据采集。从两会回来后,单增海立即深入徐工基础工程机械事业部调研,围绕贯彻两会精神、加快数字化转型、推进“智改数转”一号工程。
“我想先向大家报告一个好消息: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徐工时乘坐的全地面起重机,如今通过技术升级,各项关键指标已经达到全球领先,整机的国产化率由71%提高到100%,所有的关键零部件均实现了中国制造。
来源:经济日报徐工集团工程机械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徐工”)的前身可追溯到1943年创建的八路军鲁南第八兵工厂,可以说徐工是中国工程机械产业奠基者和开创者,肩负着振兴民族装备制造业的光荣使命。1989年,作为全国集团化改革样板成立以来,徐工集团连续32年居全国行业第1位。
文 | 康晓博作为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的“龙头老大”,徐工集团在困难的行业大势下并没有彷徨、退却;相反,一场从上至下、涉及企业各个层面的全方位变革,正在轰轰烈烈地展开。未来,它将会有一副怎样的面貌?又会给人带来怎样的惊诧?
本报记者 李亚男“回首云山青矗矗,黄流依旧绕彭城。”位于大运河腰部的江苏徐州(古称“彭城”),是中国工程机械产业的重要生产基地之一,而“8分钟即可下线一台挖掘机”的徐工集团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徐工机械”),是这座老工业城市最鲜明的工业符号。
徐工集团、徐工机械董事长、党委书记杨东升在6月5日徐工“智改数转”项目启动大会上强调,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正成为产业变革的主旋律,是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引擎,是创新商业模式的有效抓手,是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选择。
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面对百年不遇的疫情冲击、错综复杂的外部环境、叠加交织的困难挑战,精准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坚持“高质量、控风险、世界级、稳增长”发展方针,全面务实落实各级决策部署,开拓创新、逆势奋进,深化改革激发内生动力,上下协同展现良好精气神,实现了“稳中有进”的发展局面,蝉联全球工程机械行业前三强,连续四年入围“世界品牌500强”,交出了一份高质量发展的合格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