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五的那些事儿正月十五,俗称元宵节,又称上元节、灯节,它是春节庆祝活动的压轴大戏,标志着新年的喜庆氛围逐渐走向高潮的尾声。在这一天,家家户户张灯结彩,热闹非凡,仿佛整个世界都被点亮了。正如那句俗语所说:“不出十五都是年”,元宵节就是年的最后狂欢。
导语:正月十五“送灯”,长辈说:“上坟带3样,人旺财也旺”,指的是哪三样?正月十五闹元宵,这一天各种民俗活动特别的丰富,看花灯、猜灯谜、耍龙灯、吃元宵,记得小时候,过了年以后就期盼着过十五,每到十五这一天,妈妈就会像过年一样准备一桌丰盛的饭菜,吃完饭以后一大家子人就去看花灯、猜灯谜、放烟花,真的好不热闹,虽然现在这热闹情景已不再,但是有一项风俗却一致没变,那就是正月十五要“送灯”。
“孝”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元素,逢年过节更是老百姓向祖先尽孝道的日子。每逢春节,无论平时如何忙碌,回家和家人一起过年都是一件让人幸福的事。扫墓和祭祖一直是春节的习俗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习俗最早要追溯到上古虞舜时期。因为各地风俗习惯不同,祭祖的过程也有差异。
韩城乡民重祭祀,枣祃瑚馍、财神馍、房王馍、子推馍、北斗馍、枣山馍,出现在韩城人不同的节令和祭祀活动中。枣祃瑚馍枣祃瑚馍被韩城乡民视为最隆重的祀神献供。每年农历正月初一凌晨,家家都要以五个为一副的枣祃瑚馍去祭献天地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