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文|皑皑在我国有一个颇有意思的成语叫“终南捷径”,它的出现是主要来讽刺唐朝人卢藏用的。
终南山有很多隐修者的茅棚,有很多简陋的茅草亭,其中一个草木搭建的亭子,名叫南山亭。南山如济的南山亭更像是一座云中草堂,它位于终南山的一处幽静的山谷,是喝茶的好去处。对于终南山白云深处的隐士们来说,有座可以栖身的茅棚,有个可以饮茶的茅草亭,是他们清修生活中的一大乐趣。
在终南山,就有五千多位这样的“隐士”藏身此处,过着“千年前的生活”。20多年前,美国作家比尔波特的《空谷幽兰》,让大家知道在距离西安市区不远的终南山,有着一群隐士,他们远离俗世的喧嚣,过着隐居生活,这样的生活自然也很引起旁人的关注。
从遥远的荒古到西汉时代,有记载的隐士是不多的。西汉末年,王莽篡位,这引起了许多官僚与士人的不满,不少人纷纷离开官场去当隐士了,这在当时似乎已经成为一种社会问题,所以光武帝刘秀建立东汉政权后,很自然地就做起了“举逸民”的工作(隐士也叫逸民)。
隐士,历来算是一个美名,但有时也当作一个笑柄。最显著的,则有刺陈眉公的“翩然一只云中鹤,飞去飞来宰相衙”的诗,至今也还有人提及。我以为这是一种误解。因为一方面,是“自视太高”,于是别方面也就“求之太高”,彼此“忘其所以”,不能“心照”,而又不能“不宣”,从此口舌也多起来了。
文史学家韩兆琦先生在《中国古代的隐士》一书中说,隐士与官僚相对,隐士指这个人本来有道德有才干,原是个济世的料,但由于某种客观或主观的原因,没有进入仕途,或是本来入仕后来由于某些原因而离开,找个地方“隐”起来,就叫“隐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