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kinson, J. A., & Wells, D. M. . An updated protocol for high throughput plant tissue sectioning. Frontiers in Plant Science, 8, 1721. , ,3.Babu, R. C., Shashidhar, H. E., Lilley, J. M., Thanh, N. D., Ray, J. D., Sadasivam, S., …
央广网北京10月15日消息(总台中国之声记者富赜)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超链接》报道,这段时间正是全国秋收的黄金时节,在今年很多地方的水稻稻田里,有一种特别的水稻品种引来了关注,那就是由云南大学胡凤益团队领衔研究的多年生水稻。
透过问天实验舱里的摄像头,人们惊喜地发现,“植物宇航员”在科研人员精心为它们打造的“太空之家”里有了变化:拟南芥幼苗已长出多片叶子,高秆水稻幼苗已长至30厘米左右高,矮秆水稻也有5-6厘米了,长得也很茁壮——就是“植物宇航员”的“家”只有14厘米高,高秆水稻不得不暂时弯下身子。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从植物学角度来说,玉米、小麦、水稻等作物的颗粒常被称为果实;但在农业上,玉米籽粒又往往被叫作种子。这其实跟玉米籽粒本身特殊的构造有关玉米自明朝传入我国,历经几百年的发展,已成为我国的主要粮食之一。人们难免好奇,作为“餐桌主力”的玉米,是果实还是种子呢?
来源:【人民网】微重力条件下水稻的生长发育情况。来源:中国科学院人民网北京8月29日电 (记者赵竹青)记者29日从中国科学院获悉:于7月24日跟随中国空间站问天实验舱进入太空的实验样品——拟南芥种子和水稻种子目前已成功萌发。
中新社三亚4月4日电 题:中国水稻“一种多收”进展如何?种稻会“一劳永逸”吗?中新社记者 王晓斌为了高产,人类用数千年将水稻驯化成“一种一收”的农作物。还是同一个目标,近年来育种专家努力让水稻“一种再生两收”“一种长生多收”。
省农科院团队揭示杂交水稻新品种“内6优7075”抗病性与耐旱性的分子机制探寻水稻更抗病耐旱的“遗传密码”东南网1月4日讯 (福建日报记者 张辉 通讯员 胡海明) 近日,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研究员张建福、中国科学院院士谢华安团队在国际期刊《BMC Plant Biolo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