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以“话痨”著称的老班长开始拉着张俊毅聊天,从出生聊到现在,专挑自己的囧事讲。慢慢地,张俊毅被张顺祥的快乐情绪感染,也学着敞开自己。如今,他是分队最“能聊”的人之一,哪个新兵话少,他就主动凑上去关心问候。“这是老班长告诉我的道理,学会和环境相处,我们才能战胜自己。”现在的张俊毅庆幸当初来了南北山,“在这里整个人的气质都变了”。杨力认为,在山中待久的人会有一种共性。“我们能吃苦,能忍耐,用自己的方式适应生活。”他解释说,“是这个地方塑造了我们,将来如果要离开,大家也会记得南北山的精神。”五。他们讨论过离开南北山后的生活,大多数人想的第一件事,是去“看一看大海”。“很多人到退伍了都没看过海,这似乎是大家的执念。”
这个单位到底有什么吸引力,让一批又一批年轻战士甘愿长留在此奉献青春?前往北部战区海军某基地某技术队的路上,记者心头一直萦绕着这个问题。该技术队驻扎在深山里,远离城市的繁华与喧嚣,官兵们没上过舰,也没出过海,但工作任务一点儿也不轻松。
“今天这堂课,关键词是‘奋斗’。”初秋时节,大山深处,南部战区海军某部警勤连学习室内,一堂政治教育课开讲。该连李指导员登上讲台,从讲桌下搬出一块老树根,让台下官兵颇感新奇。李指导员调整好角度,大家一眼望去,树根形似一头猛虎,栩栩如生。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清晨,朝阳未出,一队年轻的巡线官兵穿行在大山深处。山里下了一场雨,湿滑泥泞的小路记录着官兵们跋涉巡线的脚印,他们每年要徒步巡线6个多月,累计行军上万公里。在远离大洋的断崖绝壁处,驻扎着一支海军部队。
深山水兵■钱晓虎插图:唐建平这个秋天,我来到大别山深处的海军某通信部队采访。在去往连队的路上,我的脑海中时时闪现着充满力量的画面,那是一幅远离碧海波涛、常年与电波做伴的深山水兵大写意。“系统备妥完毕,准备通信……”山深林静,机房内却是一片忙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