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节奏的生活和不规律的作息让越来越多的人感觉身体乏力、精神不振,甚至出现脸色苍白、手脚冰凉等状况。从中医学的角度讲,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动力,血是滋养全身的源泉,气血不足,身体如同生锈的机器,难以正常运转。
现在,很多人都在说气血亏虚是“万病之源”。乍一听,感觉就像是某种“全能药水”,可以治疗一切病症。话说回来,气血亏虚这个东西,现代人好像比老祖宗更容易得,尤其是都市白领们,三餐不规律,工作压力大,熬夜加班,生活方式不健康,气血亏虚的现象随时可能找上门。
在中医理论中,气血是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基础,气血充盈则身体健康,气血不足则易引发各种疾病。气血亏虚,即气虚和血虚同时存在的状态,常表现为面色苍白、乏力、头晕、心悸等症状。面对这一问题,合理的饮食调整是补充气血、恢复健康的有效途径。
其实像当下正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很多孩子都容易出汗,津液损耗严重,气随津脱,会出现气阴两虚的情况,常见的表现就是舌苔厚腻,有气无力,容易累,胃口差,汗多,容易口渴,肺燥干咳等,还有的孩子正气损耗严重,会更加容易生病,病后虚弱难恢复。
补气又称为益气,是中医治疗气虚证的方法,也是中医八法中的补法。气虚证常因饮食失调、年老体弱、久病缠身所致,临床表现出脏腑功能衰退的证候,根据不同脏腑的气虚证临床表现的特点,可采用不同的补气法,如补肺气、补脾气、补心气、补肾气等。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林清清 通讯员 宋莉萍经过新冠、甲流、二阳之后,不少人的肺脾肾等脏腑功能有所减退,补益气虚需要重视起来,在众多中药材中,南芪、北芪是补益气虚的良药。南芪是指五指毛桃,它还有广东人参的称号,因为五指毛桃性味、功用十分切合岭南人群“虚不受补”的体质特点。
俗话说:“气虚百病生”,冬天干燥寒冷,身体容易出现浑身乏力、气短、精神不振、手脚冰凉等现象,其实这些都是气血不足的情况,现在已经进入深冬,天气越来越寒冷,气血不足一定要重视,气血问题对我们的身体健康危害非常大,建议大家日常饮食要吃补血气的食物,补足血气身体才能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