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有云:过完元宵,年才过完对于佛山人而言这句话可改一下行过通济桥,才算过完年元宵节当天及正月十六,不少佛山人都会去行通济,举着风车、摇着风铃、提着生菜,由北到南走过通济桥,以此祈求来年平安顺利,讨个吉祥好意头。行通济,起源于明朝,距今已有近400年的历史。
万人徒步不稀奇,方阵巡游也常见。但结合二者特征的大型民俗佛山“行通济”,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可谓举世罕有,不可多得。为什么这么说?因为这是一场始于民间、绵延百年、有秩序的、参与人数上百万人次的自发性活动。幸福其实很简单。
2月23日晚间,南都记者在现场看到,通济桥已“盛装打扮”,彩灯亮起,不少市民游客到现场打卡,佛山大型民俗活动“行通济”正逐渐升温,在明后两天进入高潮。什么是行通济?据了解,从明末清初开始,每逢正月十六,佛山家家户户都会扶老携幼,由北往南走过通济桥,祈求来年平平安安、顺顺利利。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梁善茵 周欣怡你见过70年前佛山“行通济”的盛况吗?2月11日,佛山“行通济”民俗再次开启,值此之际,佛山本土艺术家崔衡晋用VR技术720度全景还原昔日“行通济”景象——爆竹声声,烟雾缭绕,人们手提生菜和元宝穿过通济桥,其乐融融,热闹非凡。
央广网佛山2月12日消息(记者郑少纯)“行通济,冇闭翳。”元宵佳节,广东佛山迎来了一年一度的盛事——“行通济”。市民和游客手持风车、提着生菜,走过通济桥,祈求新的一年平安顺利。这项延续了400多年的传统民俗活动,已成为大湾区元宵节期间最盛大的民俗活动之一。
●南方日报记者 杨逸 赵媛媛 卢浩能 刘明“行通济,冇闭翳!”上元之夜,佛山人的年度盛事“行通济”如期而至。数十万市民游客扶老携幼,举着风车提着生菜,走过通济桥,祈求新的一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与此同时,丰富多彩的“非遗盛宴”也在全省各地上演。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天是正月十五元宵节。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元夕节、灯节。农历正月是元月,古代称夜为“宵”,因此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被命名为“元宵节”。自古以来,元宵节堪称春节的一场“压轴好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