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约用水条例》对节水工作的责任主体、主要制度、关键措施、保障监督、法律责任等都作出了系统性规定。水是事关国计民生的基础性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经济资源,而我国人多水少,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因此,节水是解决水安全问题的关键。
央广网北京3月21日消息(总台中国之声记者刘梦雅)国务院3月20日公布《节约用水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这是我国第一部节约用水方面的行政法规,将从今年5月1日起施行。《条例》将我国行之有效的节水经验做法转化为制度规范,全面、系统地规范和促进节水活动。
来源:【海报新闻】海报新闻记者 姜雪颖 北京报道近日,《节约用水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已经公开发布,并定于今年5月1日起实施。记者注意到,《条例》是由国务院审议通过,以行政法规形式出台,其背后的制定总体思路是什么?
《节约用水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将于2024年5月1日起施行,这是我国首部节约用水行政法规。节约用水,是解决我国水资源短缺问题的根本措施,《条例》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为目标,建立健全节水制度政策体系,以法治方式和法治途径实现水资源节约集约高效利用,促进全社会节约用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