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2021思南赏艺会特别邀请了沪剧表演艺术家马莉莉与上海民族乐团中胡声部首席、上海市非遗“江南丝竹”传承人沈多米与乐团演奏家沈多雷、陈昀颖、朱天津、于晓娜、王阳、吴弘烨为大家带来《紫竹留韵——江南丝竹与红色石库门》。
唐代诗人白居易,曾在《短歌行二首》中写下“堂上调丝竹,四座欢且康”,丝弦之音,竹管之韵自古以来就被人们用以陶冶性情,抒发快意。江南丝竹,作为流传于江南地带的传统音乐形式,2006年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今天的《海派非遗过大年》就去听听“江南丝竹”的声声入耳。
江南,一个充满诗意的名字,承载着千年的文化与历史。江南丝竹,则是这片土地上绽放的一朵璀璨的艺术之花。起源于苏州地区,流行于江苏南部、浙江和上海一带,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江南丝竹音乐风格优雅华丽,曲调流畅委婉,乐队主要由二胡、扬琴、琵琶、三弦、秦琴、笛、箫等丝竹类乐器组成。
↓↓↓↓↓↓↓请点击收听↓↓↓↓↓↓↓A1.小霓裳(江南丝竹)2.春江花月夜(江南丝竹)3.流水(古琴独奏)4.鹧鸪飞(洞箫独奏)B1.行街(江南丝竹)2.中花六版(江南丝竹)3.文将军(江南丝竹)4.普庵咒(琴箫合奏)5.
6月29日,由中国音乐家协会、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江苏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江苏省音乐家协会承办的2024中国江苏二胡之乡民族音乐盛典——“国乐雅韵”海内外江南丝竹展演在荔枝大剧院开演,来自长三角地区、粤港澳大湾区及海外的18支民乐团体与现场观众共赴一场独具魅力的江南丝竹音乐之
《紫竹调》《紫竹调》是江南地区的民歌小曲、爱情小调,也是沪剧的基本曲牌。广泛传播于吴语区(苏南、上海、浙江大部、皖南等)。经过历代艺人的传唱和修改,各地的《紫竹调》都加入了自己的地方特色,在音节的处理上有所不同。歌词多因情而发,没有固定的版本,但词与曲,皆有浓厚的吴风。
10月18日至19日,“文采荟聚 艺美江南”长三角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产品采购大会走进青浦新城,在充满江南风情的大淀湖草坪、朱家角古镇举行,132家来自上海、长三角、乃至全国的优质供应主体以及36家需求主体参与了线下展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