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纪录片《见证》报道的真实案例,一个只有1岁半的孩子,由于身体不适,需要服用“维生素C泡腾片”,家长看到药盒上写着“口服,一粒一次”,也没多看就从盒子中拿出一粒直接放进宝宝的嘴里,并尝试用温水冲服下去。
泡腾片不仅含有药物,还含有崩解剂,如碳酸氢钠、碳酸钠。崩解剂与水反应会产生二氧化碳气体,这就是泡腾片一冲水就大量冒泡的原因。如果不用水冲泡直接服用泡腾片,它在胃肠道、口腔、呼吸道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轻则引起胃肠道不适,重则导致缺氧、窒息,特别是婴幼儿和年老体弱的患者。
2017年央视纪录片《见证》之“药案寻踪”节目中,一位年仅18个月的幼儿感冒发烧,医生开了维生素C泡腾片,家长以为这个泡腾片和普通片剂的用法一样,就先将泡腾片直接喂到孩子嘴里,再给他喝水,结果引起孩子窒息,抢救无效死亡。
央视纪录片《见证》报道的真实案例,一位18个月的孩子,由于身体不适,需要服用“维生素C泡腾片”,家长看到药盒上写着“口服,一次一粒”,也没多看就从药盒子中拿出一粒直接放进宝宝的嘴里,并尝试用温水冲服下肚。
有约君说药片太大咽不下去,能咬成两半,分开吞下吗?感觉药效没以前好了,我多掰半颗吃行不行?不喜欢吃胶囊,把里面的药粉倒出来兑水喂服可以吗……以上情况很多人都碰到过,殊不知,这些不起眼小动作其实有健康风险,有时甚至可能把药片变“毒”片!最近,张女士(化名)就因此上了热搜。
看病买药的时候,我们经常会听到医生“一日三次”的医嘱,但你有想过,这个“一日三次”究竟该怎么吃吗?通常来说,除非是缓释或控释剂型,如果需要让药品在身体内部始终维持一定的浓度,那么医生就会选择一日三次的服药方式,譬如最常见的抗生素类药物,以及一些止疼药物,可以在你体内维持稳定的杀菌效果,或者是帮助止疼。
看病买药的时候,我们经常会听到医生“一日三次”的医嘱,但你有想过,这个“一日三次”究竟该怎么吃吗?很多人对用药间隔并不注意,认为只要每天能记得吃药就可以,对于用药时间的把握则很随意,时早时晚,甚至还经常忘记。
来源:新华网微信公众号 许多人平时吃饭喝水毫无障碍,但一到吃药就咽不下去。为了吃一粒药,又是切割,又是研磨,结果药卡在嗓子没下去,水已经喝饱了。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药物的正确服用方法是什么?能否掰开或碾碎吃?一起来听听专家怎么说。为什么吃药时常会吞咽困难?
张女士和王先生结婚八年了,两人只有一个六岁的闺女小梦,但是在闺女两岁的时候,王先生就因一场车祸导致失去了生育能力,所以要二胎是不可能的事情了,因此他们一直把这个闺女当做是自己的掌上明珠,在平时的生活中对闺女十分的疼爱。
近日,福建一名高血压患者把一种控释类的降压药掰开吃,导致出现昏迷的情况。控释片、缓释片等药物为什么不能掰开服用?来听听医生的解释。据省外媒体报道,福州40岁的张女士(化名)因为服用硝苯地平控释片没有达到降压效果,以为是药量不够,就用牙咬断降压药,吃了大半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