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是正月十五元宵节。在这一天,人们会赏花灯、吃元宵、猜灯谜、放烟花、闹社火,这些传统民俗不仅丰富了节日的文化内涵,也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正月十五元宵节,起源于民间开灯祈福的古俗。开灯祈福通常是在正月十四的时候开始“试灯”,十五日夜为“正灯”,民间会点灯盏来进行祈福活动。
正月十五闹元宵,团团圆圆幸福来。元宵佳节来临,安亭老街张灯结彩,各色灯笼将街道装点一新,汤圆店也生意火爆,处处洋溢着喜庆元宵的热闹氛围。走在夜晚的安亭老街,可以看到树上、亭子中、长廊里、塔下、桥边悬挂着百来只灯笼,五颜六色、形态各异的灯笼组成一片“灯火海洋”,与老街景色相互映衬。
过年了,大街小巷挂上了红红的灯笼,形态各异,让人目不暇接,洋溢着喜庆和热闹的气氛。我的心中点亮的却是一盏极其简单朴素的灯,它即没有靓丽多姿的外表,也没有明亮的灯光,一簇小小的火苗,灯光微晕柔和,它就是我童年记忆中的“胡萝卜灯”。家乡每年正月十五有个习俗,做“胡萝卜灯”。
2月10日,农历正月十三。走进青岛市即墨区田横镇南芦村农民70岁的宋玉芳家,正巧赶上她和老伴盘坐在炕头上精心制作豆面灯。威风凛凛的老虎、金光熠熠的彩凤、憨态可掬的大象,送福“萌蛇”、红彤彤的螃蟹、大虾、扇贝等多种当地特色海鲜……这些面塑栩栩如生、惟妙惟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