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有潭柘寺,后有北京城”这句谚语是北方地区一句流传甚广而且颇为久远的民谚,几乎家喻户晓,妇孺皆知。这句民谚到底是怎么来的哪?这里有一个民间传说:元朝末年间,在北京、天津地区有一条恶龙,常使这里发生旱涝灾害,影响农作物生长,颗粒不收,天怒人怨,民不聊生。
潭柘寺始建于西晋永嘉元年(307年),初名“嘉福寺”,清康熙皇帝赐名为“岫云寺”。因寺后有龙潭,山上有柘树,民间一直称为“潭柘寺”。潭柘寺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因而有“先有潭柘寺,后建燕京城”的民谚。
“先有潭柘寺,后有北京城”,拥有1700多年历史沉淀的潭柘寺是北京记载最久远的寺庙,它不仅是北京最古老的寺庙之一,更是承载着数千年人文历史与生命赞歌的地方。这里的每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散发着历史的厚重与文化的深邃。尤其是那些历经沧桑的古树,更是让人心生敬畏。
京西名刹潭柘寺,被称为“先有潭柘寺,后有北京城”,留下的传说更是数不胜数,其中大青、二青及相关传说在《帝京景物略》《畿辅通志》等多种明清著作中被提及,《明实录》中也有明仁宗派人到西山向大小青龙祈雨的记载…
是北京地区修建的第一座佛教寺庙,因此在民间流传先有潭柘寺后有北京城的说法,这是对的。潭柘寺在历史上曾经多次更名,直至康熙年间康熙皇帝敕拨10,000两白银修缮寺院,并赐名“敕建岫云禅寺”,但是当地的老百姓还是叫潭柘寺比较简单上口。
来源:经济日报“先有潭柘寺,后有北京城”。这句民谚,不仅让潭柘寺这座京西千年古刹声名鹊起,更使因寺得名的潭柘寺镇拥有了发展文旅产业得天独厚的优势。在传统和潮流的碰撞中,这里擦亮千年潭柘金字招牌,让人们认识一个不一样的潭柘寺。今年上半年,潭柘寺镇各类景区、民宿累计接待游客207.
十月过半,北京的秋天愈发迷人,赏彩叶、登高远眺、徒步、看星空……尽享秋日乐趣,本周出发正当时! 妙峰山 十月,妙峰山正是观赏红叶的绝佳时节,红叶主要分布于景区周围,品种以元宝枫、黄栌、山楂树为主。 百花山 百花山主峰高1991米,是北京第三高峰。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刘世昕有句俗语让北京门头沟人最为自豪:先有潭柘寺,后有北京城。如今,有数千年古韵的门头沟潭柘寺镇正通过布局诗画新场景实现乡村振兴,这个过程中,年轻人获得了干事创业的机会,悠闲怡得的时光又是青年人消费的新场景,这样的变化也是门头沟区绿色转型谋求高质量发展的缩影。
中新网北京10月26日电(记者 应妮)“先有潭柘寺,后有北京城”。位于北京市门头沟区的潭柘寺至今已有1700余年的历史,现在是京郊最大的一处景区古建筑群,“祈福系列、升学系列、柘里有茶系列、加福咖啡系列”等文创产品已成为潭柘寺景区的一道亮丽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