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自然资源部在当日举办的“2024年世界地球日主场活动”上发布2023年《中国海平面公报》。公报显示,1980-2023年,中国沿海海平面上升速率为3.5毫米/年;1993-2023年,上升速率为4.0毫米/年,高于同时段全球3.4毫米/年的平均水平。
热映电影《流浪地球》,谱写了属于中国制造的太空歌剧,令无数国人盛赞与自豪。根据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卫星观测数据显示,自1993年以来,全球海平面显著上升,平均每年上升约0.34cm,也就是说,过去30年内海平面上升了10.25cm,且上升速度正在加速,这是过去2500多年来前所未有的。
近日,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边缘海与大洋地质重点实验室珊瑚礁及其环境记录学科组科研人员联合国内相关单位专家,在珊瑚氧稳定同位素记录海平面变化研究上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发表在国际期刊Palaeogeography, Palaeoclimatology, Palaeoecology上。
有科学家认为,这可能与冰下融水排放导致的冰盖失稳有关。为此,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英国布里斯托大学、英国圣安德鲁斯大学、南京大学的学者开展合作,利用南大洋德雷克海峡的深海珊瑚样品,获得了末次冰消期以来高分辨率南大洋中层海水铀同位素演化记录,进而揭示了冰下融水的释放和冰盖退缩、海平面上升之间的直接联系,为预测未来南极冰盖可能的变化提供了重要参考。
不知从何时起,兴起了一股“华北平原在几千年前是一片大海”的谣言;更有甚者,某些大V不经思考就说出了“7000年前,东亚大陆发生了最大的海侵,华北平原在海面以下”的荒谬言论,甚至拿现代冰川融化后的海岸线变化图作为依据,把几千年前的华北平原说成“汪洋泽国”、“位于海平面之下”等等。
我上一篇文章是华夏文明来源于东海,没有观看的可以出门右转在我的主页看一下。现在对这个观点梳理一下:在1万年前的末次冰河期气候要比现在干冷,海平面也比今天低150米左右,东海、黄海与渤海均为陆地,当时的宜居区只能在今天的东海和黄海东南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