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舟记》译文:明朝有个特殊技艺的人名字叫王叔远,他能够用直径一寸的木头,雕刻出宫殿、器具、人物,以及飞鸟走兽、树木、石头,没有一件不依据木头原来的样子模拟那些东西的形状,各有各的神情姿态。他曾经赠送给我一只用桃核雕刻成的小船,刻的原来是苏东坡乘船游览赤壁。
【原文】核舟记.魏学洢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原文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译文 明朝有一个技艺精巧的人名字叫王叔远,他能用直径一寸的木头,雕刻出宫殿、器具、人物,还有飞鸟、走兽、树木、石头,没有一件不是根据木头原来的样子,雕刻成各种形状,各有各的神情姿态。
核雕作品《核舟》,高2.1厘米,长4.7厘米,再现了船头书童煮茶,船尾艄公摇橹,船内苏东坡、黄鲁直、佛印同游赤壁的场景。这是一场名为“入核有神——方寸之间的匠心琴韵”的展览。21件(套)核雕作品,一刀一划,一铲一刻,不僵不滞,细微处刀刀入骨,入核处如有神助。
“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入选中学语文课本、明朝魏学洢创作的说明文《核舟记》,描写了明代微雕大师王叔远在“长不盈寸”的桃核中,雕出“大苏泛赤壁”的万千气象——“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字共三十有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