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 “房颤”风险显著增加“房颤”的全称是“心房颤动”,这是一种以快速、紊乱的心房电活动异常为主要特点的心律失常,也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之所以老年人需要特别警惕“房颤”这个问题,这是因为,流行病学数据显示:“房颤”是一种典型的【增龄性疾病】。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成年人,终生房颤发生风险为20%~25%。但是在某些病理条件下,心房出现不规律收缩,导致的不良结果主要有两种:脑梗死:由于心房颤动,导致了心房内血液流动紊乱,极易在心房内形成附壁血栓。
对于有症状的房颤患者,导管消融治疗宜早不宜迟。房颤是一种进展性疾病,由阵发房颤发展为持续性房颤,进一步进展为永久性房颤的过程中,心房纤维化逐渐加重,而心房纤维化的发生又可以促进房颤的进展,二者相互促进,周而复始,推动房颤的发生发展。
疫情防控之下,广大民众积极采取居家隔离、减少外出等方式,其中不乏患有房颤等心血管慢性病的患者。为助力提升公众对于房颤的知晓率,提高患者和高风险人群对这一疾病的认识,进一步改善房颤诊疗现状,贵州省房颤中心围绕“关注房颤,预防卒中”主题,通过一系列的义诊、患教宣传活动,提醒房颤患者及公众防疫期间不要忽视房颤,规范抗凝降低卒中风险。
、控制心室率治疗:如果患者房颤复律治疗有禁忌,或复律未成功,或复律后房颤又复发,则应进行控制心室率治疗,控制心室率可以最大程度降低房颤引起的心脏功能紊乱及临床症状,房颤控制心室率治疗也是非常重要的,可作为首选的治疗策略之一;
来源:【华声在线】案例回放:预防卒中,关注房颤王大爷今年65岁,平时身体倍棒,血压不高,血糖正常,就是有时心慌,也没太在意。早上遛弯时,他突然出现左侧肢体麻木无力,眼睛发花。到医院做了个磁共振,才知道原来是脑梗死,俗称脑血栓。
高温天来袭,不少人出现睡眠差、烦躁易怒、心跳加快等表现。数据显示,每年六、七、八月份都是心脑血管疾病发作和死亡率的一个小高峰,尤其是房颤患者,中风风险要远高于普通人。本期节目我们就来说说房颤患者的夏季应对策略。
吉林省健康科普专家库成员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心病一科主任、二级教授 姜丽红姜丽红:吉林省健康科普专家库成员,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心病一科主任、二级教授,做客吉林新闻综合广播《健康大讲堂》栏目,专题讲解关注房颤 小心“隐形的杀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