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太原12月2日电(记者王飞航)记者2日从山西省扶贫办获悉,山西省近年来把消除贫困村集体经济“空壳村”作为促农增收、脱贫攻坚的一项重要措施,截至目前,2014年全省识别的7993个贫困村,村均年收入在20万元以上。初冬时节,记者走进山西省孝义市下堡镇上坞头村。
6月21日,在国贫县山西省忻州市岢岚县,从山大沟深、收入单一的旧村赵家洼村到规划整洁、产业多元的新村宋家沟村,全程23.5公里,36名扶贫带头人在志愿者的陪同下进行“幸福奔小康接力跑”,以此展示当地从国贫县到脱贫摘帽的致富小康路。
4月25日,午后阳光正好,几名品尝完阳泉郊区西南舁乡代家庄村玉米宴的游客有说有笑地在村里逛着,每走几步就忍不住停下拍照。“代家庄村也算是这两年全市乡村游的‘网红村’了,我们是从市区专程赶过来的,趁着周末来放松放松。
脱贫致富还需“领头雁”今年79岁的赵庆怀担任漳源镇北安家岭村党支部书记57年,是人人皆知的“老愚公”,一心带着群众致富的优秀基层干部。“干了一辈子,也就是造林、修路、通水这三件小事,村里近年来变化很大,村民生活过的好就行。”赵庆怀说。近年来,北安家岭村聚焦“党建+”同念一本经,将基层党建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把支部建在产业上。
中国经济网长治11月22日讯 (薛阳)长治市郊区的最西北部,西白兔乡南村——20年前,全乡最穷、环境最差的村,但在近几年却悄然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南村占地4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3万平方米,坐落在蓝天之下。21日,记者初见这个小村落时,被她宽敞明亮的别墅式新居建设所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