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翻开一本书,你是急于扫过每一页,还是用心细品每一个字?朱熹说:读书不仅要用眼,更要用心,甚至用口去读。看似简单的“读书三到”,其实蕴含着深刻的智慧。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朱熹的世界,探讨“心到、眼到、口到”背后,如何才能真正做到读书,懂书,能用书。
朱熹在《训学斋规》中说,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其中心到又是最重要的。原文如下: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诵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
《弟子规》是清初著名学者、教育家李毓秀,原名《训蒙文》,后来经过贾存仁修订,改名《弟子规》。初学之时,我会有这样的疑惑,何为弟子?何为规?"弟子"即学生、子弟之义,人人都为人子女,所以"弟子"并不是单指小孩,人人皆为弟子,"弟子"涉及到所有的人。"规"就是做人的道理,行为的规范。
弟子规.李毓秀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