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本文:刘怡彤, 张婷, 施举红. 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治疗进展 .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23, 46 : 305-310. DOI: 10.3760/cma.j.cn112147-20220716-00602.近年来,EGPA治疗及患者管理逐渐规范,特别是针对EGPA的生物制剂疗效有了突飞猛进的进展。
来源:人民网2023年2月28日是第16个国际罕见病日,国际上将每年2月的最后一天定为国际罕见病日,希望借此呼吁全社会关注罕见病患者现状,创造更美好的社会环境。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简称EGPA,是一种罕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EGPA的发病机制是什么?
引用本文:刘怡彤, 彭敏, 张婷, 等. 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与高嗜酸性粒细胞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及治疗进展比较.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24, 47: 887-895. DOI: 10.3760/cma.j.cn112147-20240229-00120.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季媛媛 实习生 洪小澜 上海报道 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以下简称“EGPA”),是一种罕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人数较少、社会对其关注度较低。根据临床数据,EGPA发病的平均年龄在40-50岁,高峰年龄为30-40岁,男女均可能患病。
大皖新闻讯“熊猫宝宝(戈谢病)”“牵线木偶人(多发性硬化症)”“瓷娃娃(成骨不全症)”“玻璃人(血友病)”“蝴蝶宝贝(遗传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蓝莓姐妹(淋巴管肌瘤病)”……这些看似可爱的名字背后,却是无数家庭的巨大伤痛。2月29日是第十七个国际罕见病日。
武田中国今年新增三款创新药物列入国家医保目录,包括罕见病全球创新药拉那利尤单抗注射液、肿瘤靶向药物布格替尼片与注射用维布妥昔单抗,覆盖遗传性血管性水肿、ALK阳性非小细胞肺癌与CD30阳性淋巴瘤疾病领域。
国家医保局18日正式发布《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2022年),多款创新药物成功纳入,部分药品填补了国内相关领域治疗的空白。纳入医保药品目录后,其将以更高的可负担性,令参保患者享受到创新药成果所带来的治疗获益提升。
国家医保局正式发布最新的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调整情况和新版目录,通过此次调整,111种药品新增纳入目录,包括慢性病、肿瘤、抗感染、罕见病、新冠治疗用药等,将为更多患者及其家庭带来新希望。新版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将于2023年3月1日起正式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