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的实施,改变了原有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侧重点,使学校、家庭、社会的职能发生了较大变化。从教师层面来说,实行“双减”政策以后,不但要在原有的教学任务基础上提质增效,还要积极参与课后延时服,承载学生及家长更多的期望,肩上的责任更大了,内心的压力会让他们感到疲惫和茫然。
2024年12月4日,教育部等七部门出台《进一步加强尊师惠师工作的若干措施》,从医疗健康、文化提升、生活服务、住房保障等方面进一步加强教师待遇保障,提高教师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令教师群体倍感欣慰和鼓舞。
读了李政涛教授的《教师为什么需要“教育随笔”》(2024年3月6日《中国教育报》第九版)一文,我颇有感触,觉得李教授说出了不少一线教师的心里话。一线教师的科研与课题研究,多是对于教育教学过程中体验、感悟的“实证”研究。
毕竟喊了二十多年,光打雷不下雨的生态大家都了然于胸,谁认真谁就输了。熊芳芳,“生命语文”首倡者,“微写作”创始人,首届全国文学教育名师,首届全国中语“十佳教改新星”,广东省“强师工程”重点课题负责人,深圳市“十三五”重大招标课题负责人...
张凤英||热爱驱动是最好的老师(教育随笔)原创 太行飞剑 2024年07月17日 08:43 山东热爱驱动是最好的老师(作者张凤英)这些年来家长和学生都被鸡娃问题搞得焦头烂额,造成一些中小学生都抑郁躺平了,仔细分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孩子的学习缺乏“热爱驱动”,都是被困在“
《论语》里的素质教育——《论语》教学札记刘则通备课。重读《论语》,我发现这部古书里藏着一个熠熠生辉的新词:素质教育。现在,素质教育被炒得沸沸扬扬,学校对它的解释也是五花八门。与其闭门杜撰,不如静下心读读《论语》,看看孔夫子的做法,也许理解得更全面,更深刻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