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光三十年正月十四,气血衰枯的道光帝自知大限已至,遂招来宗人府、军机处、内务府的十来名大臣,当着他们的面,打开了盛放传位诏书的鐍匣,将皇位传给了皇四子奕詝,但不同寻常的是,道光帝的鐍匣里竟然还有另外一份诏书:“封皇六子奕訢为亲王”。
道光三十年(1850年)正月十四,元宵节前一天,69岁的道光皇帝走到生命尽头。道光皇帝感觉大限将至,急召宗人府令载铨、御前大臣载垣、端华、僧格林沁,军机大臣穆彰阿、赛尚阿、何汝霖、陈孚恩、季芝昌以及总管内务府大臣文庆来到病榻之前。
然而这件事只要稍加推敲就会发现,“传位于四子”这句遗诏根本不可能出现,这究竟是为何?在康熙帝以前的历朝历代,立储一事一般都是公开进行,即早早的在皇储中选择一位,将其立为太子,这是皇帝指定的皇位继承人,朝中文武百官亦会将其视作王储、未来的帝王所对待。
1831年7月道光帝第四子在圆明园湛静斋出生,这一消息传到道光帝耳中,让这个年近半百的老人有些欣喜若狂,激动地流下了眼泪,为其取名为奕詝(zhu)。奕詝的生母是道光帝最宠爱的全贵妃钮祜禄氏所生,全贵妃便是后来的孝全成皇后。虽说是宠妃所生,但也不至于高兴地流下眼泪,这究竟是为何呢?
白天时还很正常的嘉庆帝在夜里突然驾崩,这是所有人都始料不及的。按照以往的惯例,为了避免皇子们重蹈九子夺嫡的惨剧,从雍正朝开始,皇帝们都选择了秘密立储制度,就是不提前册立太子,而是把自己选中的皇位继承人写在秘密诏书里面,然后放在乾清宫正大光明牌匾的后面。
当然有关系,宣统帝溥仪是乾隆皇帝的五世孙,溥仪是清太宗皇太极的九世孙。皇太极去世之后,爱新觉罗·福临即位称帝,也就是顺治帝,顺治皇帝即位的时候只有6岁,但24岁就驾崩了,顺治荣登大宝离不开两个人,一个是自己的生母孝庄皇太后,另一个是多尔衮,关于这两人之间的传奇故事我们之后再谈。
历史上英年早逝的皇帝不在少数,比如晚清的第九位皇帝,咸丰皇帝,就在他31岁的年纪驾崩了。咸丰皇帝为何去世的那么早?成为许多历史爱好者探索的谜团之一。不过,如果稍微了解咸丰皇帝做过的事情,似乎就不难理解,他为何会早早驾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