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 炕 热 炕 我自惭,我遗憾。我这个记者曾写过许许多多的人,可就是很少写她们。是因为她们实在太伟大却又太平凡了。事情平凡得让人无从下笔,可品格又高尚得教人心颤。我每采访一次,心里就经历一次这样的矛盾和痛苦。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胡巨成 通讯员 罗玉兰在距离商城县城十几公里的伏山乡余子店村,乡韵悠悠,青山环绕,青山脚下建立着一所校风淳朴的小学校——余子店小学,在这里,来自洛阳市偃师区的关云凤,用一支粉笔书写着青春与奉献。2017年,关云凤第一次随丈夫回到余子店村过年。
中新网泸州7月19日电 四川省泸州市古蔺县大寨苗族乡富民村7社是一个苗族聚居的村寨,“甲”是当地俗称的一个地理位置,村民们习惯用甲、乙、丙来表示上、中、下的位置,这里是当地海拔最高的地方,乡亲们便叫它“上甲”。
辽宁葫芦岛绥中县加碑岩乡大山深处的羊岩子小学只有5名学生,唯一的女老师,54岁的吴艳兰坚守这个袖珍小学16年。16年来,她教过7批学生,共34人。吴艳兰说,第一天来的时候觉得这里很荒凉,一边走一边流泪想放弃。但是当看到孩子看着自己的时候,觉得应该把他们教好。
一面国旗、一间教室、一位老师,在安徽省岳西县来榜镇,有一个栗树乡村小学教学点。这个教学点离县城有近20公里,地处偏远,目前只有四名学生在这里读书。今年31岁的王晓娟,是负责这些学生所有教学及后勤工作的老师。
柳吉小学教师王章艳在给学生上语文课(9月7日摄)。 位于贵州省榕江县两汪乡雷公山深处的长吉村柳吉苗寨,是一个苗族群众世代居住的村寨,这里山高路远、交通闭塞、基础条件差。柳吉小学教师王章艳十九年来扎根深山,默默坚守,辛勤付出,把美好的青春奉献给山村教育事业。
在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泸水市,有一位深受学生爱戴、家长尊敬、同事赞誉的老师,她就是李光艳。2024年8月底,李光艳荣获全国优秀教师殊荣。这一荣誉背后,是她多年来在乡村教育道路上的坚守与奉献。布袋为铭,初心如磐一个写有“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布袋,是李光艳初心的象征。
来源:【湖南日报】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通讯员 刘文斌 在蓝山县,有这样一名教师,她放弃城里舒适的工作环境,扎根乡村35载,甘愿一辈子做乡村教育的守望者;她既当老师又当“妈”,除了日常教学,还给学生们做午饭……她就是蓝山县湘江源瑶族乡联村小学(原紫良瑶族乡联村小学)教师郑忠莲。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9月6日讯(通讯员 郑明辉 欧阳毅)“我在这个学校已经工作20年,为了瑶乡孩子,我会一直在这里干下去。”9月6日,在宁远县五龙山完小,“80后”瑶族女教师陈桂霞坚定地说,三尺讲台和一方黑板就是她挥洒人生的舞台。
【来源:襄阳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丽 特约撰稿人 陈建波她扎根深山30余年,长期担任英语教研组长、初中英语教学和班主任工作,她把青春和汗水都挥洒在三尺讲台,关爱着每个学生,用知识和智慧照亮山区孩子渴求知识的心灵。
雍金萍 封面新闻记者刘彦谷九月的阳光如同没有边界的瀑布,向着密林深山倾泻而下。跨过白龙江,爬上一段坡,广元市利州区三堆镇小学就出现在眼前。推开大门,“好习惯创造幸福人生”的校训鲜艳夺目。操场上,一位手持课本的女教师匆匆走过,她叫王艳,是2024年“全国模范教师”。正在上课的王艳。
中新网吉林5月11日电 题:“Z世代”女教师驻守乡村:为了11个孩子中新网记者 苍雁 石洪宇初夏午后,乡村教室里传出朗朗读书声。“国王的御厨里有两个罐子,一个是陶的,一个是铁的……”张娉睿声情并茂地领读,教室里的11个孩子也大声跟读着,声音瞬时飘出了校园的院墙。
不是看到希望才坚守而是只有坚守才能看到希望这是一位主动放弃城市生活,来到山区支教40年的乡村女教师的人生格言。她深耕山区教育,为山里的孩子带来力量与希望。支月英今年60岁,从1980年到2020年,整整40年从未离开过乡村教育一线。
来源:【天府融媒】九月的阳光如同没有边界的瀑布,向着密林深山倾泻而下。跨过白龙江,爬上一段坡,广元市利州区三堆镇小学就出现在眼前。推开大门,“好习惯创造幸福人生”的校训鲜艳夺目。操场上,一位手持课本的女教师匆匆走过,她就是刚刚获评2024年“全国模范教师”王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