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艺术家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 (Marina Abramović) ,不少人会浮现出2010年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艺术家在现场”(The Artist is Present)中的对望和凝视,以及她和乌雷 (Ulay) 在1988年徒步长城极具仪式感的分手。
2024.10.11 - 2025.2.28周一至周日10AM~6PM上海艺仓美术馆 2-4F180元作为行为艺术家,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对于灵肉关系深信不疑。不同于古典时代笛卡尔“灵肉二元论”里的“灵魂控制身体”之说,浸润在当代性之中的阿布拉莫维奇却持有反向的态度。
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1946年出生于贝尔格莱德,毫无疑问,她是这个时代最具影响力的艺术家之一。艺术生涯伊始,她就开创了独特的行为艺术。在探索肉身和精神极限的过程中,她经受了痛苦、疲惫和危险,以期探求情感和精神的变革。1997年威尼斯双年展,她被授予金狮奖“最佳艺术家”。
04:30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谈与中国的情缘及个展“能量转换”。(04:30)“距离乌雷和我走过2500公里,最终在中国长城中段上相遇已经过去36年了,这次在上海的展览是那次经历的成果,也涵盖了一些最新的作品。”阿布拉莫维奇在黄浦江畔说。
这些年,她还忙着开设一门课程,组织私人工作坊,在伦敦皇家艺术学院准备一场表演,在牛津现代艺术博物馆举办个展《Gates and Portals》,在伦敦佳士得拍卖她的AR作品《The Life》,推出她的第一件NFT作品《英雄》,以及制作她人生中最大的装置——一堵40米长的墙。
10月,著名行为艺术家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在中国的首个大展《能量转换》在上海艺仓美术馆举办,这也是她在36年后重返中国。作为少有的「文化偶像」式艺术家,阿布拉莫维奇以直接、大胆和极具感染力的身体表演而闻名。
走进艺仓美术馆四楼展厅,你先会被要求寄存随身携带的所有电子产品,戴上静音耳机——听不见声音没有关系,这里无人开口说话。身穿实验室白大褂的志愿者们被统称为“引导者”,其中一位会拉着你的手站在一扇凭空矗立的门前,引导你缓缓地打开门、关上门,不断重复这个动作。
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Marina Abramović)个人展览将于4月28日至7月22日在上海里森画廊中国空间举办。本次展览汇聚了她的《须臾之物》(Transitory Objects)系列、记录1970年代行为艺术的摄影,以及一件影像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