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临近,年味愈浓。红彤彤的糖葫芦,酸甜交织的滋味在舌尖绽放;家中盛放的年宵花,寄托着人们对新春的美好祈愿;吃着瓜子,欢声笑语在家人围坐的客厅中回响;当夜幕降临,冰雕在灯光映照下熠熠生辉,烘托出春节欢乐祥和的氛围……浓浓的年味中,也蕴藏着不少有趣的知识。什么样的山楂适合做糖葫芦?
每年七八月份,黄河“几字弯”岸边金黄一片,400多万亩向日葵整齐怒放,构成一幅醉人的画卷。作为全国最大的食葵生产基地,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已发展形成集向日葵种子研发、基地种植、精深加工、市场营销、旅游观光于一体的全产业链条,金灿灿的向日葵成为群众增收、农业增效的“致富花”。
无论是一千多年前的古代贵族,还是现代社会中的普通人,那些最简单随意,看似无聊的嗑瓜子唠家常时光,才是最让人怀念的。说到嗑瓜子,中国人要是说第二,估计没人敢称第一。逢年过节要磕、亲朋小聚也要磕、追剧看电影更是要磕,连丰子恺都说了:“在中国,人人都能拿个嗑瓜子博士。
声明:本内容已开通全网维权,严禁抄袭、复制或搬运,一经发现,必追责。瓜子,其食用历史源远流长,可追溯至五代十国时期,彼时,原产自非洲的西瓜传入华夏大地,开启了瓜子文化的滥觞。北宋初年,“瓜子”一词首次现于文献《太平寰宇记》之中,彼时特指西瓜子,作为幽州之土产,备受青睐。
丰子恺在随笔《吃瓜子》中曾说过这样一段趣话:“中国人具有三种博士的资格:拿筷子博士、吹煤头纸博士、吃瓜子博士。”能够把嗑瓜子作为一大乐事的民族,全世界也没几个。一捏一嗑间,两瓣瓜子壳应声而裂,香咸的瓜子仁落入舌尖——这美妙的滋味,中国人最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