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陕西日报】12月25日,记者从陕西省文物局获悉:在央视与112家博物馆合作推出的《文博日历2025年》中,陕西5家博物馆的15件馆藏文物入选。宝鸡青铜器博物院有6件文物入选,包括何尊、秦公镈、逨盘、逨盉等“明星”文物,以及象尊和西周鲤鱼尊。
记者11月23日从国家文物局获悉,为进一步加强中央单位所属和管理使用不可移动文物保护管理工作,国家文物局、财政部近日印发意见,提出到2025年,形成较为完备、动态更新的央属文物目录,推动一批重要央属文物提升保护级别。
裴李岗文化可称为中国文明的基石。从2004年开始,多次参加田野调查、发掘和室内整理工作,出版了《三峡古代聚落形态研究》、《裴李岗文化:中国文明的奠基》,主持了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项目“裴李岗文化的谱系研究”、河南省兴文化项目“河南史前遗址与中国文明起源研究”、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裴李岗文化的聚落形态研究”等。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北京1月14日电 (记者 吕少威)乙巳蛇年将至,“灵蛇献瑞——2025乙巳蛇年生肖文物大联展”14日在国家自然博物馆临展二厅拉开帷幕。1月14日,“灵蛇献瑞——2025 乙巳蛇年生肖文物大联展”在国家自然博物馆临展二厅拉开帷幕。
来源:【中国文物报】2024年文物工作亮点频现,文物改革发展迈出新的坚实步伐,文物工作取得新进展、呈现新气象。我们梳理各地2024年文物工作亮点,同瞻2025年奋进新程。北京2024年,北京中轴线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2025新年伊始,国家博物馆推出的两款文创日历吸引了不少游客的目光。游客们购买文创日历,不仅是作为礼物和纪念品,也希望文创日历为新年的每一天都带来新的期待。国家博物馆地下一层南侧的文创商店内,游客正在翻看日历样品“这居然是2025年的日历,真精美!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杨雪蛇年到,福气绕。在辞旧迎新之际,青岛市城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备好蛇年文化“年货”,邀市民游客一同在博物馆里过大年,传承历史,迎接新年。春节期间将推出多彩文化活动,包括生肖联展、民俗庙会、非遗体验等。
来源:环球网 【环球网报道 记者 齐琛冏】2025年1月22日,中国北方小年之际,“文物里的国潮”优秀征集作品展启动仪式暨创享会在北京举办。中外专家、艺术家、媒体记者、自媒体等五十余位嘉宾出席活动,并现场与手工艺匠人一起进行剪纸与捏面人体验,感受浓浓的“年味”。
□本报记者 张体义为落实“兴文化工程”决策部署,2023年起,我省文物部门立足自身优势,启动了“河南省四个分时期专题历史文化研究”项目,围绕黄帝时期、夏文化时期、商文化时期、春秋轴心文化时期展开专题历史文化研究,助力“兴文化工程”深入推进。
原标题:蛇年话蛇丨云博珍藏的“蛇”文物2025乙巳如意|蛇我其谁金蛇狂舞迎新春,2025年是乙巳蛇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蛇象征着神秘、智慧和变化,蛇年的吉祥语也充满了这些美好的寓意。现实中的蛇给人以矫捷灵敏、具有毒性、捕食迅猛等印象,难免让人心生恐惧。
中国最古老的神话地理古籍《山海经》记述了昆仑山与黄河。昆仑山是华夏民族圣山和中国神话传说中的宇宙中心,《穆天子传》《庄子》《列子》《吕氏春秋》《淮南子》《诗经》《楚辞》《史记》《越绝书》等各类文献中多有记载,常常与“西方”“远方”“通天”“世界大山”“宇宙中柱”等概念联系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