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日,云南省曲靖市,麒麟区南城门广场,元旦招聘会,求职人员正在了解招聘信息。视觉中国供图“10月给offer,11月底解约,真的考虑过我怎么找工作吗?”去年11月22日,四川一所高校的应届硕士毕业生许真与某公司完成就业协议网签,却在一周后收到解约通知。
1月1日,云南省曲靖市,麒麟区南城门广场,元旦招聘会,求职人员正在了解招聘信息。视觉中国供图“10月给offer,11月底解约,真的考虑过我怎么找工作吗?”去年11月22日,四川一所高校的应届硕士毕业生许真与某公司完成就业协议网签,却在一周后收到解约通知。
“‘三方协议’已经签了,用人单位要解约,赔偿也不多,我们应该怎么办?”所谓“三方协议”,又称就业协议书,是《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的俗称,是高校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在正式确立劳动人事关系前,经双向选择,在规定期限内就确立就业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而达成的书面协议。
眼下,各大高校的新生已入学,但还有不少今年应届毕业生因企业“临门式毁约”错过了最佳求职季。据报道,部分毕业生在去年秋招时就开始找工作,并陆续与用人单位签订了“三方协议”。不曾想,原本板上钉钉的事儿,却遭遇企业毁约。
● 应届生身份与落户资格、特定岗位等息息相关,可一些车企、互联网大厂却出现毁约行为,打乱了应届生的就业规划。即使毁约赔了钱,也不能改变学生已经错过就业黄金期的现实,毁约的损害超过了普通劳动力就业市场的违约行为● 从保障高校毕业生权益出发,三方协议可适当提高企业违约金额。
● 应届生身份与落户资格、特定岗位等息息相关,可一些车企、互联网大厂却出现毁约行为,打乱了应届生的就业规划。即使毁约赔了钱,也不能改变学生已经错过就业黄金期的现实,毁约的损害超过了普通劳动力就业市场的违约行为● 从保障高校毕业生权益出发,三方协议可适当提高企业违约金额。
据报道,部分毕业生在去年秋招时就开始找工作,并陆续与用人单位签订了“三方协议”。不承想,原本板上钉钉的事儿,却遭遇企业“临门式毁约”。(10月15日《经济日报》)满怀期待入职自己心仪的企业,却等来了招聘企业毁约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