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1823年2月15日-1901年11月7日),本名章铜,字渐甫、子黻[fú],号少荃(一作少泉),晚年自号仪叟,别号省心,安徽合肥人,中国清朝晚期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将领。世人多称“李中堂”,又称“李二先生” “李傅相” “李文忠”。
爱爆粗口的李鸿章文︱陈事美按我理解,所谓粗口,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口头语,如“我靠”、“我日”、“他妈的”。一种是真正的骂街,如慰问对方的母亲,或专以女性生殖器为主要内容的骂街。在现代社会,你会发现,周围的绝大部分人或多或少都有第一种粗口情形。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马黎 郭楠这几天,一段“李鸿章唯一原声原音”的录音视频在网络热传。录音一共两分钟,背景字幕显示,这是“安徽合肥李鸿章故居陈列馆100多年前李鸿章访美时接受美国记者采访的录音”,并配上记者和李鸿章的一段对话内容,共2分钟。
《清史稿》对其“既平大难,独主国事数十年,内政外交,常以一身当其冲,国家倚为重轻,名满全球,中外震仰,近世所未有也”的评价,虽然未得后世学者一致认可,但其在《马关条约》签订过程中“一把骨头一把泪为清政府省下1亿白银”的表现,最起码能让其摘掉“卖国贼”的帽子。
一方面,清朝是由少数民族满族建立,在诞生的过程中对原本作为中原之主的汉人没少进行镇压;另一方面,清政府在执政中后期固步自封、吏治腐败,导致中国远远落后于当时的世界,也因此才有了清道光二十年著名的鸦片战争。
1896年,李鸿章奉慈禧太后之命代表大清帝国率团参加完俄国沙皇尼古拉二世的加冕典礼之后,历经六个月的长途跋涉之后,于1896年8月28日抵达美国纽约,正式开启访问美国之行,他受到了史无前例的高规格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