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很多人在办理退休的过程中,查阅个人的原始档案,都会有类似的问题出现,这是因为很多人他更换了多家工作单位,通过不同的单位,在自己的招工表上填写的个人信息有所不同,再加之本身自己的出生日期可能有几种不同的类型。
有档案的参保者,退休时招工登记表不在档案里会出现以下三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如果该参保者是没有视同缴费年限的参保者,那该参保者的招工登记表在档案里与不在档案里,对参保者来说,都没有任何的影响。因为没有视同缴费年限的参保者,在办理退休时,只需要通过档案资料认定参保者的退休年龄。
2011年年初,当时公司有一职工3月份将要退休,办事人员将其人事档案送到人社局审批,这名职工的挡案招工表填写的出生日期是1951年3月,但在1951年的1上又重叠写了一个2字,51年还是52年引起了争议,最后人社局专门组织人员开了个会,按照滞后不提前原则,判定为1952年,那么这名职工的退休日期就推迟到了2012年3月。
退休年龄身份证和档案记载不一致的,以档案最早记载为准,是如何规定的呢?根据原劳动部“关于制止和纠正违反国家规定办理企业职工提前退休有关问题的通知” 劳社部发〔1999〕8号 规定“二、规范退休审批程序,健全审批制度:对职工出生时间的认定,实行居民身份证与职工档案相结合的办法。当本人身份证与档案记载的出生时不一致时,以本人档案最先记载的出生时间为准。”
原档缺失对于要退休人员来说是个很严重的问题,也是办理退休时最费时费力的一个事情,一旦不能完善手续,那么就预示着退休人会减少大部分退休待遇,更甚着会延长缴费年限。首先,视同缴费年限的认定,必须有原始档案作为依据,才能被认定。如果你的视同缴费年限不被认可,很肯有以下几种原因。
最近,有粉丝私信问我“个人视同工龄认定需准备哪些材料”,这可太关键啦!要知道,视同工龄直接关系到咱们退休后的养老金待遇,多一年视同工龄,养老金可能就会多一些,所以大家伙都很关注。今天咱就好好唠唠这事儿,让大家心里有数。先来说说政策背景。为啥会有视同工龄这一说法呢?
退休前档案审核,社保部门需要审核档案中必备的材料有:一、姓名:看档案中履历表、招工审批表、工资调整表上的姓名是否与身份证姓名一致,当音同字不同时,办不成退休,需要提供户口所在地派出所出具的音同字不同,同是一个人的证明。
谁都不曾想到,当年随手填写的一份招工登记表,竟然能决定着大家的退休时间及真实年龄,按照现行的退休政策,退休时的年龄参照的出生日期不是按照身份证上记载为准,而是原始档案记载为依据的,当年不严谨的书写在当下会让几家欢喜几家忧。
1963年出生,2023年达到法定退休年龄60岁,按照正常理论,可以办理退休,由于原始档案招工表填写时间是1966年出生,比真实年龄小了3岁,则2026年才能到达法定退休年龄60岁,这就是非常普遍的档案年龄大于实际年龄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