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22年秋季开学起,劳动课正式升级为义务教育阶段必修的课程,北京众多中小学校的课表上也出现了“劳动课”的身影。劳动课该如何上?不同学段的劳动课在设计时有何考量?如何拓展劳动教育的形式?聚焦劳动课、劳动教育,新京报记者采访了多位政协委员。
新时代,学校教育应该怎么应对知识的爆炸性增长,切实提高老百姓对教育的实际获得感?我认为,学校最需要的是校长、书记能够做专业的人,要有自己办学的道路自信和文化自信。为此,需要做好以下八个方面。第一,学文件,掌握上位思想。
顶端新闻记者 张艳艳火热的盛夏,承载着高校学子盛大的离别。又一年毕业季,2023届毕业生即将扬帆启航之际,毕业生们也用各种各样的方式与学校告别。哪种方式更加深刻?为了营造毕业仪式感,即日起,顶端新闻河南网上问政新平台我想@领导推出毕业季特别策划《致青春,我为母校提建议》。
学校师生安全是第一位大事,但是学生丶家长丶班主任把主要精力用在上级要求报的各种表格丶翻看各种网站App,而且70%以上都是重复报表丶重复观看,极大牵涉了家长和老师的精力,而实际效果难以保障,成了新的形式主义。
□梁勇近日,广西玉林东成小学某班级一家长在微信群中吐槽学校工作引发关注。该家长称,孩子领到的书本是破损的、开学摄影留影没有单独照片、家长咨询有关辅导一事遭班主任怠慢,以及家人放学接孩子迟到被老师训斥等。由于不断地指责和发问,该微信群其他家长前来劝和,都被该家长一一怼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