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历史的篇章,抵抗侵略的火炬一直燃烧。在那混乱、热血与信仰交织的1937年,115师的士兵们准备迎接他们的第一场仗,那是八路军的初战,注定要赢得的战争,必须确立信心,坚信敢打就能胜。1937年的七月,卢沟桥事变掀起烽火,日本侵略者不消多时便占领了平津。
平型关大捷,是指1937年9月25日,八路军在山西省大同市灵丘县平型关附近,为了配合第二战区的友军作战,阻挡日军攻势,由115师师长林彪、副师长聂荣臻指挥,充分发挥近战和山地战的特长,首次集中较大兵力对日军进行的一次成功伏击战,八路军在平型关取得首战大捷。
首先要清楚,“平型关战役”和“平型关大捷”不是一回事。平型关大捷是平型关战役中的一次伏击战,“平型关战役”是“忻口会战”的前奏,忻口会战又是“太原会战”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这四场战役搞不清楚很容易被混为一谈。
1月25日,片片雪花飘落在晋东北大地。站在平型关城垣上,烈烈风声从耳畔呼啸而过。硝烟散尽,平型关大捷纪念馆内,循环播放着《义勇军进行曲》,参观者络绎不绝。纪念馆里,一张对比表详细地列出了当时两军兵力的差距:“兵力,我军1万余人,日军2.
发生于1937 年9 月25 日的八路军平型关之战,是全国抗战初期八路军出师抗日首战大捷的一次经典战役。上世纪60 年代以来,当年八路军第一一五师各级参战部队开始编写军史、战史,众多参战将士撰写回忆录、回忆文章, 记述了八路军首战平型关的战斗情况,为后人留下了大量珍贵的历史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