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中国的大豆行业遭遇了一场惊天巨变。原本只需要进口一半大豆就能满足需求的中国,突然发现自己陷入了美国设计的“贸易战”陷阱——国内豆企损失惨重,97%的企业破产,仅剩下不到百家,而外资却趁机低价收购我们的市场。
近日,网上多处有声音号召网友“空下来去超市买点米,囤三个月的量”。由于消费结构升级,面粉消费下降,国内食用消费总体平稳,但饲用和工业消费有所下降,国家粮油信息中心估算小麦消费1.235亿吨,同比减少532万吨,年度结余1400万吨,同比增加870万吨,已连续7年产大于需。
德国《经济学人》指出,在过去 20 年,中国大陆大量进口粮食与工业原料,即便在 2023 年需求不足时,全年仍增长 16%,今年前 5 个月增长 6%。中国的天然气储存槽近 10 年增长 6 倍至 250 亿立方米,足以满足 23 天的消耗量。
金价已经突破 900 元 / 克,令人惊讶的是,95 后 “淘金” 的热情竟然比大妈们还要高涨!有人每个月坚持攒 1 颗金豆,还有人不惜跨城去抢购金条。在社交平台上,关于 “黄金保值” 的笔记已经超过 22 万篇。
近期,一家外国媒体诬称,中国大规模囤粮,恶意炒作粮价,导致一些国家出现饥荒。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先是个别外媒炒作“中国需求”引发世界粮价上涨,如今又炒作中国“囤积粮食”导致全球粮荒,无非是让中国为全球粮价上涨和全球粮食危机背锅。
最近,对不少家长来说,,有个重要时间节点:期中考。为了让孩子“出奇制胜”,你都猜不到家长能有多拼。可能你会说,这还能怎么拼?无非就是考前买点教辅资料,让孩子多刷题呗!然而,这两天记者收到初中老师报料,班里有家长,居然给孩子买了印满文字的厕纸。
外滩君所在的每个群里,几乎都能见到刚从水面下抬起头的上海人,在疯狂地给北京小伙伴出主意。作为一个打开小红书只关注断舍离博主、没猫没狗、一人吃饱一家子不饿的人,凡凡其实也好奇,自己是怎么通过一次又一次地囤货,在一个月后把家里改造成了小卖部仓库的。
心动即“囤”,计划好了就出行,即将结束的2024年,“囤旅游”消费人群和规模持续扩大。12月30日,飞猪发布《2024年“囤旅游”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截至目前,2024年“囤旅游”商品预订量同比增长超20%。
最近,国内上演了一场大戏,米面油等生活物资以及能用得到的应急物资成了人们囤购的对象,人们见面不再是问候,而是问:“今天你又买了什么?”,这个根本不正常嘛,按照我们国家目前的综合国力,即使出现一些波折也能从容度过,况且根本没有什么情况出现呀,真不知道人们都出于什么心理这么狂热。